兵营情感
曾为国防事业兵营生涯短暂留足的一员,做出过应尽的义务。在那个大熔炉学校中锤练出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更懂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担当,理解了伟人教典的硬道理,也为此负出了不懈的努力。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不断学习,进步,争先恐后的书写人生情怀。努力工作,忘我干劲,始终心系惦念着风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变换,这就是真实我的人生写照。
也许会有人笑你傻痴,问你公朴还有吗?但我笑淡,仍我行我素。虽然生活条件略滞后了他人一点,疏淡了大福大贵,但思想并非落伍,仍尽味乐道,不计前嫌。在不断的调整心态,更新观念,一所寄往的赤心向上,不忘红船初心,力所能及的续弦使命乐章,“为人民服务”,书写红色柑榄枝,感叹号行船🚢❗
回敬问语兵者言
有人问:你提枪戍边战场,你亲手杀射了几个敌人?有时确实没法正面回答。但要严格的告诉你,敌人也不是弱者,胜败也只是一舜的快慢反应之差,疲劳之差异,战术微妙之差,能幸运的回来就是好事。未来战争没有前后方之敏感区别,战区作战,兵种不同,使命必达。分工不同,目的统一,都是为杀敌筑垒铜墙铁壁长城,坚守保家卫国的责任。
未来战场,更是体现着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角色。没有后勤,怎能保障前勤的胜利?没有筑路先锋通道的打通,怎能保障物资供应的顺利?没有筑巢穴工事的保障,如何解决掩体安全,为藏身兵员减少牺牲?如何解决指挥所的司令部首脑的安全?如何解决弹药库、油料安全供应、和战地安全急救的措施?总之目的一条心,都是为胜利做保障的战地统一团体。
未来战争,陆海空,诸兵种协同作战,是必然性的发展趋势。前期我们所经历的不少陆战经典,也是离不开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我国解放后组建的工程兵也就是前期的工兵,后来工程兵被取消后又改成工兵了。不仅古代有工兵,近代有,现代,未来都是离不开的。我们凡是会下军旗的人都知道工兵所起作用的重要性。
我们工兵初建,从红军时期就已开始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架浮桥全靠工兵。这就是工兵及工程兵的威力。我们搞大西南三线建设时期,我们的工程兵,铁道兵,投入百万人员,搞地下工程,核长城,和大西南铁路运营畅通,两弹一星工程的基地建设,改变环境,保障生活条件的补给,风霜雪雨,高山攀险,越崖除障,绝壁修路,崖谷架桥等等,都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为保障西南边陲的建设负出了不小的牺牲,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不能嬉戏英雄,他们有格守职责的尊严和苦衷。他们是在坚守尊严的承诺,为完成国防事业信仰而英勇顽强拼搏,战斗不息的执行者。抗美援朝若没有工程兵(工兵)的野战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及坑道作业的保障,我们怎能会有胜利的保障?上甘岭作战,若没有地下工事藏身,我们靠什么取得胜利?
我们在对越反击战中,由其是在长期住首在老山战区的将士们,面对山岳丛林战的特殊环境地形,住在潮湿热的猫耳洞里,面对文虫叮咬的艰苦岁月里,一个轮防时段就是驻扎一年,正好处在北回归线上,那里高温多雨,气温潮湿,冬季蚊蝇也不死,将士们光这一难关如果放在意志薄弱的人身上就够你熬得苦不堪言。
战争是残酷的,对阵拼杀互不让,取胜法宝只有两条,在战术优胜中选择好有利地形,更有吃苦耐劳的体能,压倒性一切的兵强马壮的战斗力,更是需要精锐的武器配制。我们战争的胜利不仅只是体现了战场上的王成,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也体现出了身后的许多英雄。如有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任长霞、马晓垒、陈行甲。还有从事科技战线两弹一星的元勋工作者,如钱学森、前三强、邓家先,还有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等等、说不尽的英雄,他们都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倍加受教育的英雄榜样和光荣典范。
薛克伍
2025年10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