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二中退休教师,中教高级职称。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联作品散见于湖北省楹联专辑,黄梅县诗联专刊。教学论文《把脉职业班主任》《炫耀》《智者的谎言》等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专刊。
沈亚春诗二首欣赏
雨中游览青岛帆船基地
足履风涛逐浪高,游船顶上雨横飘。
奥帆场地我来也,直向苍茫意兴豪。
知者理事赏评
亚春老师豪情万丈,以“足履风涛”开篇,仿佛双脚已浸入汹涌的碧波。一个“逐”字,既是船行激浪的实写,更是心向远方的隐喻。雨幕中,风与浪共舞,而人的身影却如剪影,与天地对峙。
颈句将镜头拉近,雨丝斜织成网,从游船顶棚倾泻而下。“横飘”二字妙绝,既写雨势的凌厉,又指诗人衣袂翻飞的动态。此刻的雨不再是阻隔,而是与帆共行的伙伴,在玻璃与钢板上敲击出激昂的节奏。
转句“我来也”三字脱口而出,将口语植入诗中,足见亚春老师对文字掌控的自信。奥帆基地的现代感与诗句的古典气韵碰撞,这豪情穿越时空,像不像青岛山海间永不褪色的浪漫?
末句笔锋一转,直指苍茫海天。“意兴豪”三字如金石掷地,将全诗推向高潮。雨中的帆船基地,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了诗人与天地对话的舞台。浪花与雨滴在此刻,皆成了助兴的注脚。
全诗以“雨”为幕,以“帆”为笔,勾勒出动态的青岛海景图。亚春老师精准运用“逐”“横”“向”等字,使画面充满张力。如“风涛”“苍茫”与“游船”“奥帆”的巧妙融合,既有浪遏飞舟的壮阔,又有雨打船篷的细腻,恰如青岛这座城市,在碧海蓝天的底色上,永远挥洒着不羁的豪情。
涛岸喜鹊
昨夜未闻惊月鹊,晨兴观海日熹微。
涛声夹着鸟声起,三五精灵枝上飞。
亚春老师不愧是教语文的,对文字的拿捏实在了得。首句用“未闻”开篇,看似遗憾,实为留白。他将惊夜的月鹊寂然无声的形态,比喻天地未醒的静谧。
颈句描写海边晨景。破晓时分,海天相接处泛起熹微之光,诗人驻足凝望。一个“兴”字,道出晨起观海的闲适与期待。
转句起承高潮。磅礴的涛声与鸟鸣交织,刚柔并济。“夹”字妙笔,仿佛海浪将鸟声轻轻托起,送入耳畔。
结句以“精灵”喻喜鹊,灵动跃然纸上。三五成群,枝头翩跹,与晨光、涛声共舞,生机盎然,诗意满盈。
全诗韵脚意境甚浓。如“微”“飞”平韵,声调悠扬,恰海风轻拂,鸟鸣婉转。如首句“鹊”字仄收,似一声轻叹,末句“飞”字平收,余韵袅袅。
整首诗以晨光为幕,涛声为伴,用寥寥28个字勾勒出动静相宜的海岸晨景。喜鹊如精灵点缀其间,平凡中见诗意,淡泊处藏深情。
潘江妹,知者理事平台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司法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常务理事,海南诗社秘书长。
著有诗集《思念》《醒海》《2008 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执行主编《与天涯一海南诗社四十周年诗选》《彩雀吹潮》《文论所以然》《陵水人家》《春山秋水一寸心》《泛舟联海》《南苑沧桑》《偶感成联》《浪花》等。
临江仙•亚春逍遥
足踏风涛追远浪,雨横帆影过青霄。奥帆旗卷海天高。一声“我来也”,万顷意难消。
昨夜鹊惊新月白,今朝鸟唤浪花潮。精灵三五跃枝梢。微光浮海处,亚春正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