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500期《泉城晨话》第500期
杨延斌
从2022年1月22日发出《泉城晨话》第1期,到44个月后刊发第500期,回头望洋洋洒洒100万字,仿佛有种正在打造一个系统工程的感觉,这么一想,好似干了个挺大的事儿,心里就有些兴奋。
完成了500期,不能说1000期的一半,就像走百里半九十的道理,最后十里可能需要走九十里的气力。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是“泉城晨话”而不是“泉城夜话”?这是个生活习惯问题。《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马南邨),他在北京喜晚睡,所以写出的文章就叫《燕山夜话》。我习惯早起,写出的文章就叫《泉城晨话》,两者都表明了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写的什么文章,仅此而已。
开篇之时我就说过,所谓《泉城晨话》,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第一时间想在济南说的话”,这个宗旨坚持至今不改。稍有改动的是,起初的每期《泉城晨话》,都是提前备下话题,以便有个较长思考时间。渐渐感觉这种预设主题的方式,写出来的文章缺少时鲜感。渐渐我就改成临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时一篇文章已经写到千八百字,可能会被突然涌上来的新冲动冲击得写不下去,我就停下来,改写新话题。这就使每篇《泉城晨话》更像一场即兴闲聊。所以文章有些粗造,也冲淡文学性。不过,我力求让每一篇都具可读性,附带趣味性,新闻性,语言上刻意保持口语化,或者故意夹带几句掉渣的土话。
大概在四十年前,我记住了著名散文作家平青(张振华)说的一句话。他说:“作家的文章让教语文的老师看,基本都是病句!”我把这句话收藏在脑子里了,所以就养成了写作语言的随意性。我只求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问题,根本不想这个语法通不通,那个句子顺不顺。我追求说自己的话,而不想学任何人说话。我不求像谁,绝不踩任何人的脚印,我就是我!
如果我今天学张三语言美,明天借鉴李四笔下的好景致,可能既学不好别人,也丢了自己,落得个土不土来洋不洋。我就想长成自己的模样。高矮丑俊是爹娘的事,想咋活是我自己的事。
我很多个早晨醒来,坐到了电脑桌前,还没确定写什么话题,而且心里连个谱也没有,基本都是习惯性先打开电脑,浏览一下有什么新鲜事儿能让我动心。如果有个标题能吸引我的兴趣点,我就边读边思考,常常读着想着,主题就蹦出来了。
我喜欢写时事话题,因为关注时事,才是与时俱进,也才能和读者的关注点基本保持同框。很多年前的话题可以说,但老话说多了,就像一个人掉光门牙,自己感觉不舒服,人家听着看着都不舒服。一个人的好修行之一,就是尽可能不给社会或者他人制造不舒服,可以不为哄别人乐而快乐,但不要给别人制造不快乐!
从每天确定了主题到开始打字,基本是2000字两小时左右完成。打完最后一句话,在屋里走动一会儿,再坐下来细读一遍至多两遍就发出去,这就是每期《泉城晨话》的写作过程。时常有奇怪现象,本来感觉没有了错字别字,结果发出来,有时一眼就看出错误。
幸好有几位文友,能够忘却私念,经常为我的文章勘误,这真是我的好运气。我十分感恩这些文友,这是含金量很高的情谊!
这次去商河今朝酒业参加活动,几个文友提到纠错问题,都说很多人的“请批评指正”,仅仅是一种姿态,你若真给人挑出错,对方就会撕下假面具,这个人你就算得罪下了。这样的虚伪面孔,我昨天见过,今天见过,明天一定还会看到。我就当看到一堆狗屎就是了!
文学没有批评或争鸣,那是文字而绝非文学!
能够在分秒之间,根据网络信息确定写作主题,这是宣传工作打下的基础。我喜欢在文学作品中附带新闻属性,再用故事语言把自己的认知说出来,让人看到群中有我而不是我在群众。
如果我边走边和人家打电话,对方可能听出气喘吁吁。我的文章匆忙出手,必定会给人“气喘吁吁”的急促感觉。我好有一比:每期的《泉城晨话》面世,都像雨后的蘑菇,出土太快了,甚至有带着晨露的湿漉漉感觉。
我说每期话题两小时左右写作完成,指的是打字时间。真实情况是,多数话题在动手打字前,都要查找很多资料,每完成一个话题,少则要查找万字资料,多则须查阅两三万字资料。绝大多数文章在成文之前,至少要查阅五倍于文章的资料,有很多时候,可能要查阅十倍于文章的电脑资料。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写文章和读文章的比例,大概在1比10左右。我的意思是要写1千字,至少要读1万字。
善于积累,要让文字往外流,而不是挤出来,这是我和桑老聊过的话题。所以我写《泉城晨话》,想偷懒少浏览资料绝对行不通。
大概在200期前后的某一天,我忽然高兴地拧开了酒瓶子。我发现,确定创作《泉城晨话》这个马拉松式的写作主题,竟然是一种强迫自己吸收新知识的最佳选择,等于天天逼着自己接受新知识,关注新事物。这下可刺激了我的兴奋点,写作兴趣愈加强烈。这样的写作,使我产生天天上学的感觉!
我拒绝AI写作,却追求快节奏写作,以摆脱那种陈旧式作文方式。以往要写什么,先得确定主题后,再选择一个社会高度,还要确定迎合什么,以谁的话为基调,让哪些人看了高兴。这种缺少自我而陈腐的写作方式,被我弃之如敝屣。
2025年10月6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特约专栏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