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商山柿犹红
中秋踏访商山,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漫山缀满枝头的红柿子。灯笼似的果子悬在疏枝间,映着澄澈秋空,像把千年的时光都染成了暖红。
这片山是有记忆的。汉初“商山四皓”避秦隐于此,松风里藏过他们博弈天下的智慧;更早时,这里是商鞅封地,那棵据说见证过“立木为信”的古槐虽已不在,可脚下的泥土里,仍埋着变法图强的基因——正是那份“徙木立信”的较真,让法治的种子在关中大地生了根。后来,这条山路成了“唐诗之路”的支线,诗人行过柿林,或许曾摘一枚红柿解渴,把商山的秋意揉进平仄里。我有商山君未见,青石白云在胸中!
红柿年年红,商山的故事却在翻新。近代以来,这片土地走出了原统战部副部长江平,与原陕西籍老革命汪锋、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迎来了新中国。贾平凹、京夫,他们笔尖下的秦岭风物,让商山的烟火气飘向了全国;如今,山外的世界更添了新传奇——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时,少有人知总设计师郭博智的根脉在此,他骨子里那份敢闯敢试的劲儿,与当年商鞅变法的勇毅隔空呼应;还有小麦育种专家闵东红,在实验室里选育良种,让商山脚下的田野年年丰收,把“富民”的理想种进了泥土。
暮色渐浓,晚风拂过柿树,红果轻轻晃动。抬头望,月光洒在商山的轮廓上,也洒在远处城市的灯火里。从四皓的隐逸到商鞅的革新,从诗客的行吟到今人的实干,千年来,变的是时代的模样,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始终奔涌的力量。而那满树红柿,像无数个小小的火把,照亮着过去,也温暖着未来——这中秋的商山,因这红柿,更因这代代相传的精神,愈发鲜活动人。愿商山人亊事如意,日子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