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普救寺楹联:古韵悠扬中情与禅的交织
作者:雷建德
普救寺,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浪漫爱情故事的古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之上。寺内的楹联,恰似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历史、文化、情感与禅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游客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一、永济普救寺楹联:古韵悠扬中情与禅的交织
普救寺因《西厢记》的爱情故事而闻名遐迩,寺内众多楹联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情地吟唱着爱情的美好与坚韧。
山门处“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短短十字,道尽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许。它以佛家的慈悲为怀,祈愿世间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终成眷属,在菩提树下共享爱情的甜蜜与宁静。不难看出,此联不仅体现了普救寺作为爱情圣地的美好愿景,更蕴含着一种对人间真情的祝福与守护。
西厢屏风诗词“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生动地描绘了崔莺莺与张生约会时的紧张与期待。在朦胧的月色下,西厢的门半掩着,花影摇曳,仿佛玉人即将出现。这几句诗将少女怀春的娇羞与甜蜜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浪漫的夜晚。
书斋院的楹联“才被巍科策推凶丑笔走龙蛇手挥焦尾不枉寒窗,艳惊遐迩敏和新诗智驱黠婢勇赴书斋终成眷属”,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崔张二人的爱情。它既肯定了张生的才华与努力,又赞扬了崔莺莺的聪慧与勇敢。两人在爱情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最终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这副楹联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在困难面前的坚守与勇气。
二、禅意智慧的深沉启迪
普救寺作为一座佛教寺庙,其楹联中自然不乏对禅意智慧的表达。这些楹联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大钟楼的“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描绘了大钟楼的雄伟壮观,以及钟声的震撼力。当钟声响起,回荡在天地之间,能让人们忘却尘世的烦恼与杂念,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它提醒人们要放下执着,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大雄宝殿的“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法鼓和钟声如同春雷和风雨,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在这庄严的佛殿中,人们能感受到佛法的威严与慈悲,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罗汉堂的“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佛法的平等与包容。它告诉人们,不要以貌取人,真正的护法者往往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这副楹联让我们在欣赏楹联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三、生活期许的美好寄托
除了爱情和禅意,普救寺的楹联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这些楹联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希望。
鼓楼的“击一鼓接来八方财源,擂三声免去四季烦恼”,简单直白地表达了人们对财富和幸福的渴望。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希望通过击鼓这种方式,带来好运和福气,摆脱烦恼和困境。这副楹联反映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
梨花深院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在梨花盛开的院落里,月光如水;在柳絮飞扬的池塘边,微风轻拂。这副楹联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寄托了人们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月老殿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再次强调了爱情的美好与珍贵。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缘分,不要轻易错过生命中的那个他/她。这副楹联让人们在面对爱情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四、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普救寺的楹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它们记录了普救寺的兴衰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莺莺塔石碑内容详细记载了普救寺浮图的建造和重建过程。从隋唐时期的创建,到嘉靖年间的地震摧毁,再到后来的重建,这一过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石碑上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古人对佛教文化的重视,以及他们在建筑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
金代石碣“普救寺莺莺故居”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普救寺的荒凉与寂寞。“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爱情的无奈。这篇诗词不仅是对《西厢记》故事的追忆,更是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普救寺的楹联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禅意的启迪、生活的期许和历史的厚重。走进普救寺,品味这些楹联,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和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在其中流连忘返,沉醉不已。
(作者系《西厢记》研究、再创作、国内外传播文化学者,山西省永济普救寺文化顾问)
附录:中国山西永济普救寺楹联集锦:
山 门: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
大钟楼 :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
鼓 楼:击一鼓接来八方财源,擂三声免去四季烦恼
莺莺塔石碑:蒲东旧有普救寺浮图,创自隋唐,工制壮丽。嘉靖乙卯冬,地大震,摧折无遗。越八年,余来典郡,郡又数苦河决。问所学士,长老言,寺当郡治东北,据堪舆家谓,宜塔乃利于郡。余素闻中条山有老僧明晓,不知何许人,有识行,致之郡斋,与计塔事。唯财力是忧,余捐俸倡之,自是檀越来济者日重。造及大半,余复迁颍,上兵备行,太石王子觞余寺中,酒酣共登,太石深有物数废兴之感。余遂作诗,贻晓。
西 轩 : 一灯孤影摇书幌(huang三声),廿(nian四声)载雪窗寄鹏程
大雄宝殿: 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梨花深院: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西厢屏风诗词: 题目:明月三五夜 内容: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金代石碣:题目:普救寺莺莺故居 内容: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mei四声)云裾(ju平声)挽不回(huai二声)。无据塞(sai四声)鸿沉信息,为谁江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lu)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
书斋院:才被(pi平声)巍科策推凶丑笔走龙蛇手挥焦尾不枉寒窗,艳惊遐迩敏和新诗智驱黠(xia扬声)婢勇赴书斋终成眷属
藏经阁 :从情始,以情终。字字情,曲曲情,一哭一笑,一打一闹,一部戏中尽演的是情,西厢记中人物皆为情生,真是情憾天地!慕情来惜情去,个个情,人人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堵墙里满散的是情。普救寺里和尚都是情种,实乃情染境界
罗汉堂: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十王堂:诸天无相极乐仰地藏,永世有因大悲观自在
弥陀殿 :离苦得乐往生大河彼岸,救拔危难端赖无量寿佛
天王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枯木堂 :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月老殿: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永济普救寺景区张曙光集锦)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