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湖北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开启8孔进行泄洪,截止18时丹江口水库水位已上升至169.62米,有望第3次实现170米历史最高水位,这个国庆双节虽然持续秋雨天气,仍然吸引众多来自陕西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湖北丹江口看大坝泄洪。
丹江口听涛:
一江清水北去的诗与远方
来丹江口之前,只当它是教科书里的水利枢纽。直到站在169.6米的水位线下,听见八孔闸门喷涌的轰鸣,才懂得什么叫"一坝锁汉江"的千钧重量。
十月的江风裹着水汽扑面,泄洪的江水不像钱塘潮那般万马奔腾,却自有劈山断岳的沉雄。七千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从闸孔跃出,在空中绽成千万朵白玉兰,又碎成氤氲水雾。阳光穿过水幕的刹那,彩虹如绶带斜挂坝前,恍若天地为这项水利丰碑举行着永恒的授勋仪式。
水墨丹青里的工程美学
转身回望,水库又是另一番光景。碧波如缎铺向远山,几叶渔舟在武当山倒影里摇曳,恍若徐渭笔下的写意山水。很难想象,这派江南烟雨般的静谧,与方才的惊涛骇浪竟是一体两面。导游指着水位线说:"现在每降一厘米,就意味着北京某个四合院里的茶汤更清冽,白洋淀的芦苇又长高三分。"
在波涛声里听见北方的脉动
沿着防浪墙行走,手掌抚过温热的混凝土坝体,仿佛触碰到时代的脉搏。这座1958年动工的老坝,在2005年加高后肩负起新使命。泄洪的轰鸣里,我听见的是另一种声音——那是南水北调管道里汩汩北上的清泉,是京津冀水龙头里突然变甜的日常,是干涸的滹沱河重新响起的蛙声。
一泓清水的双向奔赴
观景台旁的老茶摊,守坝人用库水沏开本地绿茶。茶汤澄澈,恰如映着云影的库水。"我们守着水,水守着北方。"他指向闸口翻涌的浪花,"这水去年此时,正流过河南的倒虹吸,今年此刻,该到天津的净水厂了。"突然理解这泄洪的壮阔,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播种——每一朵浪花都在奔赴需要它的土地。
山河入梦的黄昏
日落时分,泄洪量调至5000立方米每秒。柔化的水幕如巨幅素绢垂天而落,对岸"一坝锁汉江"的摩崖石刻渐染金晖。坝顶路灯次第亮起,像给这条水上长城戴上冠冕。离坝三公里的移民纪念园里,193米高程线标记着为调水工程让路的家园,而新生的葡萄园正硕果累累。
离坝时回望,星月已爬上闸塔。泄洪声渐远,却化作心头长久的轰鸣。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观,更是一场关于奉献与重生的当代寓言——江水在此裂帛而去,一半化作光明点亮万家灯火,一半变作甘霖滋润北国春秋。
10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湖北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开启8孔进行泄洪,截止18时丹江口水库水位已上升至169.62米,有望第3次实现170米历史最高水位,这个国庆双节虽然持续秋雨天气,仍然吸引众多来自陕西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湖北丹江口看大坝泄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