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秋
文/褚向平(河北)
月亮 或缺 或圆
我终归是那个无法回到
故土的少年 一遍又一遍
夕阳拽着炊烟 落进山川
落在旧窗台 中秋
绝非一道选择题
是游子的乡愁
更是我的多年以后
如今草木依然很深
故人也很近
而我已没有太多语言描述
她的虚幻与纯真
我远山悲悯的命格 其实
并不源于花开花落
或许总是我的
无可奈何
诗评《念秋》:一纸乡愁,半生怅惘
褚向平先生的《念秋》,以极简的笔墨织就一张乡愁之网,字句间满是岁月沉淀的怅惘与温柔。诗中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仅“月亮或缺或圆”“夕阳拽着炊烟”这般寻常景致,便将“无法回到故土的少年”的遗憾具象化——中秋本是团圆时,却成了诗人“多年以后”解不开的乡愁结,直白又戳心。
最动人的是诗中的矛盾与克制:“草木依然很深,故人也很近”,明明记忆里的一切都清晰如昨,却“没有太多语言描述她的虚幻与纯真”。这份“说不出”的怅惘,比直白的倾诉更显厚重;而“远山悲悯的命格,不源于花开花落,或许总是我的无可奈何”,则将个人的乡愁升华为对岁月、对命运的轻叹,让这份思念多了几分哲思的底色。
整首诗如秋日里的一阵微风,不疾不徐,却能吹进每个游子的心底,让“乡愁”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看得见的炊烟、摸得着的旧窗台,以及那份藏在“无可奈何”里的,对故土永远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