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巡礼(散文诗)
文/汉川陈振家
奇妙源头活水来,
介子个么流派?
有的星星喜欢风,
有的星星喜欢雨,
口味各不同。
星沉海底当窗见,
水仙欲上鲤魚去。
艺术是人生中
一场美丽的遇见。
美不美?
家乡水。
亲不亲?
故乡人。
中国之特色,
博古通今!
什么是美丽?
老子之朴素,
孔子之文质彬彬,
左丘之声色文明……
原来诸子百家,
介支个有水平。
尚书之圣洁,
墨子之温饱,
孟子之浩然之气,
庄子之得意忘形,
周易之金木水火土,
阴阳能相生。
荀子之情怀,
韩非之实用,
吕不韦之文章,
颐养身心。
淮南子重内容,
董仲舒讲天人感应,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诗经》风雅颂,
刘向之动人正气,
扬雄燃薪火以相传。
王充厚今薄古,
班固叙白虎,观风俗。
许慎以象形作《说文解字》,
毛苌注诗,
情意绵绵。
王逸集楚辞功莫大焉!
蔡邕书法飞白象,
曹丕文气天下通。
曹植贴近民间社会,
偷听街谈巷议
吸取营养。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介支个七步诗。
阮籍认为
音乐可以沟通天地和人间。
嵇康发怪论,
认为声音无哀乐,
哀与乐全在于听声音
之人之本身,
这是最早的接受美学!
宁静能致远,
介支个淡定人!
陆机文章意境悠远,
左思秘书郎
著三都赋,
以物为本。
卫夫人笔阵图,
意在笔先。
郭璞注山海经,
穆天子传,
乐而往返。
葛洪著《抱朴子》,
美玉出于丑璞。
王羲之书法,
讲究结构谋略,
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
顾恺之无锡人,
他作画,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宗柄绘画游心物外。
书画同源,
介支个天蓝蓝。
《世说新语》品评人物,
掷地有声。
王僧虔之书法,
心忘于笔,
手忘于书。
无意之中出神彩,
显媚趣。
谢赫首创艺术
气韵生动,
不论古今。
沈约尚书令,
黄钟大吕,
浮生之后有窃响,
刘勰《文心雕龙》,
以原道之心
敷衍文章。
起象于河洛,
问数于神龟。
研神设教,
触类旁通。
自古文体翻花样,
兴高采烈。
易中天得其神髓,
借题发挥,
水煮三国。
草船借箭十万支,
介支个破朦胧。
萧衍皇帝视书法中有骨肉,肌肤匀婷。
钟嵘河南人,
提出诗歌先有滋味,
后有品味。
遣词造句,
脱口而出。
萧统文墨,
通顺了几千年,
他编撰《昭明文选》,
主张以事实为根据。
可以添油加醋,
绘声绘色,
开虚构之先河,
介支个滔滔不绝!
颜之推《颜氏家训》,
劝人切莫轻薄为文,
而必须改革体材,
稳当发声,
不以一句轻巧,
有了快感你就喊,
穿越时空,
沾沾自喜,
而忘凶吉,
自我娱乐也。
这是画龙点晴,
介支个明白人!
虞世南书法,
主心意,
字在态度,
随心所欲,
如同水在方圆器皿之中,
不由自主。
凹凸拓扑,
介支个不呆笨。
李世民书法
讲究骨力,
做个文墨大丈夫。
孙过庭书法
真草兼备,
平中见奇,
李嗣真之书法,
贵在天马行空,
独往独来。
非极品与逸品,
不在他眼中!
介支个不屈不挠,
有屈又有伸。
刘知己对历史,
融会贯通,
此人乃为通才,
深入浅出。
暴露现象含意深。
秉笔直书,
介支个不沉闷。
李阳冰书法,
以自然为师,
而备万物之情状,
颜真卿书法,
在点中设筋骨,
将横竖写不全,
懂得辩证法。
字体有肥有瘦,
介支个骨架稳。
李白之天真,
王维之水墨,
优美复壮美,
一以贯之,
美不胜收。
玄机他俩全掌握,
介支个众妙之门。
杜甫之美,
刻古雕今,
在于一视同仁,
不求功名利禄,
富贵于他于浮云。
懂得民间疾苦
介支个大诗圣!
张璪山水画,
用秃笔,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介支个有诀窍,
成功岂无凭!
皎然诗歌体会深,
其中奥秘他道破。
取象曰比,
起意曰兴,
义即象下之意,
为象征派诗人之开山老祖。
如此超尘拔俗。
介支个得满分!
符载得心应手,
将己之凡体
变为神人遨游。
进入巫术状态,
接通灵感,
打成一片,
不同凡响。
叫人魂不附体,
介支个吓死人。
韩愈文章虽不拍案,
却叫人惊奇。
物不平则得其名,
一气呵成,
言之有物。
虚虚实实,
乃小说始祖。
发明唐人小说,
介支个文曲星!
柳宗元作文
爱诙谐游戏,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介支个好性格,
文喜看山不喜平。
白居易写诗
明白如话,
一唱三叹,
如邻居之谈白:
7月7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然,
他也讲内涵,
言外之意,话里有话,
他是个鬼才,
介支个你懂的。
杜牧赞扬李贺,
喜欢牛头马面,
真是浪漫荒诞。
张彦远书以传意,
画以见形,
具象抽象具备,
若即若离,
巧夺天工。
司空图隐居,
超然物外,
为了创作,
甘于寂寞,
介支个隐居,
管他城市与农村。
浩然之气,
早与烟霞通神明。
荆浩绘画
即写真,
贴近自然,
抓大而放小。
欲擒故纵,
得花果之真蒂!
欧阳炯主张绘画,既有形似,
又有气韵,
介支个完美图案,
免得质胜于文。
欧阳修说,
《尚书》讲尧舜故事,
《诗经》讲商周故事,
《易经》讲九圣故事,
《春秋》讲文武之法,
《楚辞》讲风雅,
《汉书》讲人物故事。
内容可信,
文彩飞扬。
线条勾勒清晰,
介支个传后世。
郭熙论画,
有林泉之志,
烟霞之侣。
梦寐以求。
每看一遍都不同,
介支个好新鲜。
苏东坡写文章,
从佛经中挖取词汇,
忘声而后能言,
忘笔而后能书。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其中意思,
介支个《金刚经》。
朱熹说文章自有稳当底子,
只是开始时粗糙。
文章自有一个天生成腔子,
能者作文自然贴着这天生腔子。
莎士比亚的戏剧,
全部取材于原有资料。
歌德的《浮士德》,
也全部来源于民间故事。
文章成功,
在于再创作,
介支个发扬光大。
陆九渊主张
吾心即是宇宙,
宇宙即是吾心,
以心会心,
六经注我,
非我注六经。
介支个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梁启超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食色性也,
由此升华。
张之洞说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西合璧,
融汇贯通。
执着一句话,
介支个注意力。
王国维说
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必邻于理想。
总而言之,
灵感大于知识,
艺术即是天然。
于是,诗人可呼风唤雨,
调弄风月,
与花烏同频共振,
当个楚狂人,
介支个真浪漫。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不离现实,
超脱现实,
活得真幸福,
介支个真开悟。
奇妙源头活水来,
介支个么流派?
现代人说现代话,
各领风骚展风采!
诗评《中国艺术巡礼》:一脉文心贯古今
陈振家先生的《中国艺术巡礼》,以散文诗为舟,载着中国艺术的千年星河缓缓驶来。其最妙处,在于用“介支个”这般鲜活的口语作锚,将诸子百家的深邃、书画诗文的雅致与民间烟火气稳稳系在一起,让厚重的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冷硬展品,而是能与读者“美丽遇见”的生动生命体。
诗中对艺术脉络的梳理,如一幅疏密有致的长卷。从老子的朴素、孔子的文质彬彬开篇,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收尾,既抓取了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王羲之的书法谋略、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李白的天真、杜甫的民本情怀,又以“星星各爱风雨”的妙喻,点出中国艺术“和而不同”的精髓,让“博古通今”的特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血脉。
更难得的是诗中的“破界”智慧:将嵇康的声音论比作“最早的接受美学”,把朱熹对文章“天生腔子”的论述与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经验并置,既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又以开阔的视野观照艺术的共通规律。这种古今对话、中西互鉴,让“源头活水”真正有了奔涌向前的力量,也让读者在品味“家乡水”“故乡人”的亲切时,更懂中国艺术跨越时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