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地窖密码
大沟村的古烽火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马晓燕踩着露水浸湿的荒草,手中紧握那个刻着三个孩子简笔画的怀表。表盖内侧的刻痕在曙光中泛着微光——那是他们十二岁那年,用王天宇从爷爷工具箱里偷来的刻刀留下的印记。
“如果有一天我们走散了,就回到这里。”记忆中张启明的声音依然清晰。
地窖的入口被茂盛的沙棘丛掩盖,拨开带刺的枝条,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出现在眼前。锁孔已经锈死,但门板上依稀可见“1943.春”的刻字。
怀表的表盖突然弹开,背面露出一枚小巧的金属片。当她将金属片贴近门板时,铁门发出沉重的机械转动声,缓缓向内开启。
---
与此同时,在黄河北岸的废弃工厂里,张启明被绑在椅子上。史密斯把玩着从他身上搜出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基因库的加密界面。
“很聪明的设计,用三组不同的密钥分段加密。”史密斯用枪管抬起张启明的下巴,“但你犯了个错误——不该把解密间隔设置得这么长。”
工厂二楼传来女人的啜泣声。王天宇的妻子被绑在角落,她的脚下散落着会宁特产的包装箱——正是通过张家的物流网络运到此地的。
“你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基因数据。”张启明突然开口,“是要通过我们的物流网络运送别的东西。”
史密斯挑眉一笑:“终于明白了?你们建立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比任何现有渠道都安全。”
窗外传来警笛声,史密斯的手下匆忙跑来:“老板,我们被包围了!”
“启动B计划。”史密斯冷静地按下手机,“让‘货船’启航。”
---
地窖深处,马晓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成排的木箱整齐堆放,上面印着“民国三十二年”的字样。最里面的箱子被撬开过,露出发报机的零件和几本泛黄的日记。
她打开手电,翻开最上面那本日记:
“四月十五日,日军搜查愈发严密。弘毅兄将重要资料藏于烽火台下,托付我守护。若我等遭遇不测,望后来者能继续完成研究。——王守业”
王守业——王天宇的祖父。马晓燕的手微微颤抖,原来两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在日记本夹层里,她找到一张绘制在丝绸上的地图,标注着三个地点:古烽火台、老槐树、黄河渡口。三个点连线形成的中心,正是现在产业园的位置。
---
工厂内的对峙进入白热化。特警已经包围整个区域,但史密斯挟持着人质退守到冷藏车间。
“我要见王天宇!”史密斯对着窗外喊话,“否则每过十分钟,我就送一个人质去见阎王!”
车间顶部的通风管道突然传来细微的响动。马晓燕从管道口垂下绳索,手中举着那张丝绸地图。
“史密斯先生,你要找的是这个吧?”她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回荡,“1943年埋藏在这里的,从来不是什么基因数据。”
史密斯脸色骤变:“你怎么会...”
“是你祖父的日记告诉我的。”马晓燕看向王天宇的妻子,“你祖父约翰·史密斯,1943年作为盟军观察员曾驻扎在这里。他一直在找这份地图上标记的物资。”
张启明突然挣开绳索,扑向史密斯。枪声响起的瞬间,王天宇带人冲进车间。
混乱中,马晓燕展开丝绸地图,对着阳光——地图上的线条在光照下显现出新的标记:北纬36°,东经105°,海拔2018。
这个坐标,正指向大沟村那片珍稀沙棘林的中心。
(第十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