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
作者:曹干云
南归雁阵唱金秋
风吹稻浪庆丰收
望尽千帆天际外
举杯问月叹云悠
2025.10.6于南山后海
……………………
附文武泰斗抗日英雄百岁顽童任兄剑老大作:
喜贺中秋
拜读干仁君大作有感
任剑
佳句由来似溅珠
大才成就百骨枯
酒家笑解陶公帻
江畔忧操屈子觚
好古已惭非出路
抱残未肯返迷途
葩经难以传薪火
自信骚情德不孤
乙已岁中秋于星城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中秋和咏
(赖兴荣)
婵娟如常寒宫留
玉轮洒落几多愁
纵使冰轮催岁老
清辉同醉情未休
2025.10.6仲秋,于瑶城
曹干云先生的《又到中秋》以中秋时节为背景,通过四组意象的巧妙组合,构建出时空交融的审美意境。首句"南归雁阵唱金秋"以动态的雁阵破题,"唱"字赋予秋景听觉维度,雁阵的南飞轨迹自然引出季节特征。次句"风吹稻浪庆丰收"转入地面近景,用"稻浪"的视觉形象与"庆"字的情感色彩,将自然物候与人文喜悦有机结合。
第三句"望尽千帆天际外"实现空间跳跃,从陆地到海洋的视角转换中,"尽"字暗含凝望之久,"天际外"的苍茫感为尾句抒情蓄势。末句"举杯问月叹云悠"回归中秋主题,"举杯"的典型动作与"问月"的文人传统相呼应,"叹云悠"三字既描摹云卷云舒的实景,又暗喻人生感慨的虚境。
全诗严守平水韵(尤韵部),"秋、收、悠"三韵脚形成悠扬的韵律感。在技法上,作者运用了雁阵与千帆的线条构图、稻浪与云悠的波动呼应,使画面富有层次感。末句"叹"字作为诗眼,将前文积累的视觉意象升华为哲思情怀,符合传统中秋诗词"天人感应"的审美范式。落款"南山后海"的地理标注,更添几分文人雅士的闲适意趣。
曹干云的诗偏重写景抒情,任剑的诗蕴含历史厚重感,赖兴荣的诗则带有哲思。曹干云《又到中秋》以"雁阵""稻浪"绘就丰收图景,"举杯问月"透出悠然远思;任剑《喜贺中秋》用典精深,"陶公帻""屈子觚"道尽文士风骨,尾联"骚情德不孤"更显家国襟怀;赖兴荣《中秋和咏》则着墨"玉轮愁""清辉醉",在岁月流逝中坚守诗心。三作同题异趣,或清丽,或沉郁,或旷达,共织成中秋月色下的文人长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