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林市之六
今天,我们侧重来说一说美丽江城吉林市的丰满大坝。
为了确保有关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查阅了权威的相关资料。
丰满大坝始建于1937年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就规模而言,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并历经日伪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加固及2012-2019年全面重建,现为松花江流域防洪与发电的核心枢纽,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
另据介绍,丰满大坝建设的背景与初期工程是这样的:
1937年,日本关东军指令伪满政府修建丰满水电站,旨在掠夺东北水力资源,支援侵略战争。其工程于1937年4月开工,设计坝长1080米、高91.7米,计划装机8台机组,其总容量56.3万千瓦。
时间到了1942年,这一年完成了截流蓄水;1943年首台机组发电,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仅完成混凝土浇筑总量的89%,坝体未达设计高度,且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
叙述至此,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重大现实,那就是劳工的牺牲与历史的创伤。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其建设期间,日伪强征了约20万劳工,这其中包含骗招11万华北劳工,在严寒与虐待下致死近万人。死亡劳工被弃于“万人坑”,形成了屈辱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建立丰满劳工纪念馆及纪念碑,以警示后人。
我们再来简单说一说,丰满大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修复与贡献情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1948年东北解放后,丰满水电站被列为“一五”计划重点项目。1950年苏联专家指导抢修混凝土,1953年工程基本完成,1960年8台机组全部投产,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水电站。
从丰满大坝的贡献这个角度看,这里包括这样几个要素:
一是防洪:1953-2010年间8次大洪水削峰率达到了44.6%-79%,无疑保护了下游的安全。
二是人才的培养: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共输出2000余名技术骨干,支援全国水电工程,创立“两票三制”运行体系,被誉为“水电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