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桥影映月明,一桥盛景寄深情——柯善北镜头下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中秋寓意
图/柯善北/《中华建设》杂志社社长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当柯善北社长在2025年中秋定格下鹦鹉洲长江大桥的画面时,那抹醒目的橘红、飘扬的国旗与川流的车龙,早已超越了“交通设施”的具象意义,成为一份饱含温度的城市情书,寄寓着对江城、对家国的深沉情愫与美好祝愿。
一、桥影里的三重寓意:从地标到精神图腾
城市身份的徽章: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建桥之都”的硬核名片,橘红桥塔如巨人般挺立于长江之上,既彰显着武汉“敢为天下先”的建桥实力,又以“国际橘”的辨识度成为城市视觉符号——就像中秋圆月是传统的象征,这座桥是武汉现代建设成就的“时代之月”。
团圆的隐形纽带:车流中或许有奔赴中秋家宴的游子,有带着家人打卡桥都盛景的市民……大桥以钢铁脉络串联起三镇的烟火气,让“团圆”从家庭延伸到城市肌理,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情感共鸣的载体。
家国同辉的缩影:桥身密集的五星红旗与中秋“家”意共振,绘就“家国共团圆”的时代图景。柯善北的镜头,把大桥的工业美感、国旗的象征意义与中秋的人文温情熔于一炉,让“国家兴盛,小家幸福”的信念在画面里具象可感。
二、镜头后的心情:一位建设记录者的深情共鸣
作为《中华建设》杂志社的社长,柯善北长期关注城市建设的脉搏,当他在中秋佳节将镜头对准这座大桥时,心中或许是多重情绪的交织:
自豪与欣慰:见证武汉从“九省通衢”成长为“建桥之都”,鹦鹉洲长江大桥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中国基建的智慧结晶。在中秋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点,这份“中国建造”的自豪,恰似杯中醇酒,愈品愈浓。
温暖与眷恋:桥上车水马龙是城市活力的注脚,也是万家灯火的前奏。作为城市建设的记录者,他或许从车流里看到了无数家庭的团圆期盼,从桥塔的巍峨中读到了城市对每个个体的包容——这份温暖,是建设者对“城与人共生”的深情眷恋。
期许与憧憬:中秋是对圆满的期盼,大桥是对未来的托举。他镜头里的桥,不仅是当下的盛景,更是对武汉明天的期许:桥越建越多,城越变越美,人们的生活如中秋明月般澄澈圆满。
三、满溢的祝愿:从一桥到一城,从今朝到长远
柯善北的这张照片,是写给武汉、写给国人的中秋祝愿书:
愿江城武汉,如鹦鹉洲长江大桥般“架通”更多发展机遇,让“桥都”的名号在世界舞台愈发响亮,城市建设的每一步都如中秋月圆般圆满顺遂;
愿每个武汉人,在桥的守护与连接中,把日子过成“桥上红旗招展,桥下江月圆满”的幸福模样,团圆时有人伴,奋斗处有桥托;
愿家国天下,如这桥与月的同框,既有大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又有传统佳节的人文温度,在时代的长河里,岁岁平安,处处繁荣,人人皆能共沐清辉,乐满盈心。
这抹橘红桥影,是中秋的武汉特供,更是中国建设者与记录者共同的心意——以桥为笔,以月为笺,写就一曲“城美、家圆、国兴”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