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池边上的人家
文/石一安
老家农村里,水源严重不足,人们饮水得从很远的地方驴驮车拉而来。
受条件的限制,我们老家人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理念总是很强。
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蓄水的涝池,雨水广的时候,涝池里面就蓄满了水。
清粼粼一汪碧水,几乎是村子里的“大水缸”。人们饮牲口、洗衣服都离不开它。谁家再有个盖房子、垒猪圈的泥水活,也不发愁用水。
炎热的中午,涝池则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
小点的孩子光着屁股坐在池边尽情玩泥巴。大点的则“扑通”一声跳进水中打仗、游泳,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
涝池里还有小蝌蚪和各种
幼小的水生物在游来游去,老家的人把它们叫做水虱子。
冬天,涝池结了冰,又是孩子们的滑冰场。人们还在冰上取开窟窿,饮牲口或者舀水用。
雪后,人们把扫堆的雪肩挑背抗的倒进涝池,以备融化补充水源。
涝池沿边上长满了马莲与芨芨草,根系深深扎进土里,以加固堤坝。
涝池边常常聚集着村里的男女老少,除了嘘寒问暖外,还有家长里短的喧谎。
身边发生的趣事,别人家的各种消息,村里但凡有什么事情,消息几乎都是从那里传开的。
涝池边上,居住着一户人家,老汉叫李二爷,养下了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儿子叫李昌,生活过的平平淡淡但轻轻松松。
人们说,李昌的光阴,全凭五个妹子的彩礼钱补充起来的,要不然,他几乎吃了早上没后晌。
记得我七八岁时,李昌的妹子出嫁,父亲还让我去李昌家搭礼吃席呢。那时候乡党礼才两元钱,我记得我们吃的是八碗四盘子的筵席。
可别说,那种筵席特别适合现代倡导的光盘行动,人刚好吃饱,不铺张浪费。
最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我们把涝池水舀出来,顺着大路淌到下庄子的土坑里泡泥制造土坯。
由于长时间地冲刷,李二爷家的门前形成了了一道坑沟。
李二爷见状,阻止我们继续放水,但我们的水还没有足够,仍在继续,他便一不作二不休,躺倒在了水沟里耍赖,见他如此,我们只好作罢。
其实,是李二爷性子急了,我们本想放足水再填平水沟,结果他提前胡搅蛮缠了。倒害得我们肩挑手提地运水,真正耽误了一天多的时间。
不过,把人家的庄门前冲的沟沟坎坎,本属于我们的不对,难怪李二爷要耍赖呢。
要说到李昌的媳妇儿,还有几段故事呢。
李昌媳妇儿刚过门不久,一次,公公放羊回来,媳妇儿却藏在门背后突然蹦哒出来大声吓唬了一下。公公被突如其来的惊吓差点跌倒,定晴一看,却是儿媳妇和他开玩笑,便难情地责备了一句。
结果儿媳妇一反常态地报怨道:本想和你开个玩笑,该知道挨不起,我就不玩了。
媳妇儿真有点心肠不坏傻得可爱的幼稚,更涉世不深,不懂得翁媳之间相处,既要相互尊重还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结果一时的顽皮却成了人们的笑柄。
一次,李昌的媳妇儿和家里淘气后,便扬言要去跳井,结束这不如意的人生。
她在前面跑,李昌和几个调解矛盾的乡邻在后面紧追不舍,唯恐她先一步落入井中。
当快到井口时李昌抢先追上妻子并一把抱住了她。此时的李昌突然改变了主意,拖着妻子往井口里推。
其实他就是将计就计吓唬吓唬妻子,谁料此时的妻子却双脚紧蹬着井沿石丝毫不往前走,唯恐落入井中。
原来她扬言要跳井只是为了吓唬与征服家中的人,当别人搡她落井时她却很是怕死极力反抗。
有些妇女惯用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是为了征服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地,并非真想死。
说要去跳井,只是一个手段,战胜别人取得胜利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昌和媳妇儿一闹矛盾,媳妇儿便逃回娘家,一次两次,甚至成了习惯。
一次,当媳妇儿逃跑时被李昌追上了,他二话不说,硬将媳妇儿的衣裤脱了个精光,狠狠地撂下一句:“现在你跑吧!想跑多远跑多远!想去哪儿去哪儿!”然后抱着衣服头也不回地回家了。
人总有廉耻之心,媳妇儿只好倦缩着身子不敢动弹,直到天黑才摸索着回来。打蛇打七寸,自此后媳妇儿再没逃离过。
李昌两口子在吵吵闹闹中生活了半辈子,儿女们都长大成人马上快结婚了。
一年,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李昌媳妇出外打工了,李昌在家既当爹又当妈地生活着。当媳妇儿打工回来时,拿出一沓钱送到李昌手中自信地说:“你看,我也能挣上钱了,才几个月,我就挣了这么多钱,够我们家周转好长时间呢!”
媳妇儿打工挣钱回来,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当天晚上,李昌却悄无声息地上吊了,当人们发现时,早己气绝身亡。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说是李昌看到媳妇儿挣钱回来,惭愧自己一个大男人连女人都不如,便无颜面对现实。
又说是李昌小心眼儿,认为妻子出轨绿了自己,便愤愤离世。
众说纷纭,但都是猜测,摆在面前的就是李昌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残缺不全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李昌的女儿梅儿,自小就聪明能干,在家中洗衣造饭干净利索,在地里播种收割熟炼能干。
多少年来,几乎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而且天生丽质人见人爱,是庄户里数一数二的美女。
虽然屋里的顶梁柱折了,但在梅儿和她妈妈的料理下,生活仍然在井井有条地继续着。
为了增加点家庭收入,梅儿一边照顾家里,一边还到附近单位上去造饭。梅儿在那儿一干便是半年多时间,也给家中增收不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后来梅儿出嫁了。本是顺理成章喜气盈盈的事。梅儿照顾了娘家多少年了,也该有自己的家,然后开枝散叶结果。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梅儿结婚第二天,便被婆家人送回来了,并提出离婚,还要求退回彩礼。
原来,新婚之夜,丈夫未见梅儿见红,便认定她是个破鞋,才闹出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戏剧。
原来,梅儿在单位造饭时,和一位年轻潇洒的职工认识了,在男人的百般讨好与诱骗下发生了关系。
但不久,那位职工便调动工作入住城市,并且和她断绝了联系。
梅儿只好在附近找了个人家嫁了,但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所以才出现了上面的闹剧。
女孩子还是不要轻易相信一个甜言蜜语的男人,
本来,农村出生,又没文化的梅儿和那位职工不是一路人。虽然你以身相许了,但他却只把你当作玩物而矣。
人们说,真是苦树结的苦籽儿,苦娘养的苦女儿,梅儿一家子人都是命运多舛。
也有人说,女子红颜多薄命,梅儿虽然漂亮能干,但却是天生的苦命人。
更有人说,李昌一家子住在涝池边上,也许是青龙压运,所以家中人人多磨多难。
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梅儿现在哪里?过的怎么样?
真希望梅儿后来找到了合适的伴侣,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