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婚丧嫁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时代活力
作者:张忠信
婚丧嫁娶作为承载民族情感、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其变革与发展始终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倡导婚丧嫁娶文化与时俱进,并非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坚守文化内核基础上的扬弃与创新,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从文化根脉来看,婚丧嫁娶文化蕴含的“情感联结”与“价值传承”内核,是历经千百年沉淀的精神财富,必须牢牢守护。婚礼中对爱情的承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葬礼中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追思,这些承载着人伦温情与道德理念的核心内涵,是维系社会情感纽带、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支撑,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丢掉了这些内核,婚丧嫁娶便会失去文化灵魂,沦为空洞的形式。
审视当下现实,婚丧嫁娶领域的陈规陋习已成为影响民生幸福、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突出问题,亟需以时代理念加以矫正。部分地区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让不少年轻人婚恋承压;婚礼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盛行,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一些地方葬礼上低俗表演、厚葬薄养等现象时有发生,背离了缅怀逝者的初衷;个别封建落后的嫁娶仪式,与现代社会平等、文明、法治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这些变味的“传统”,本质上是文化惰性、利益驱动与盲目跟风交织的产物,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更侵蚀着社会文明风尚,推进婚丧嫁娶文化与时俱进,已成为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现实痛点的迫切任务。
推进婚丧嫁娶文化与时俱进,关键在于把握“守核去弊、创新形式”的原则,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坚决破除陈规陋习,通过宣传引导、制度规范等方式,推动彩礼回归“心意表达”的本质,倡导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推广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让婚丧嫁娶摆脱“面子绑架”“利益纠缠”;另一方面,要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创新表达形式,比如借助线上平台开展文明追思活动,将传统婚礼仪式与现代审美、时代精神相结合,让婚丧嫁娶既不失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
婚丧嫁娶文化的与时俱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将婚丧嫁娶新风尚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文明婚丧宣传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广大群众要主动转变观念,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陋习、践行新风。唯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才能让婚丧嫁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