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5308 李峤与《中秋夜》作者║阿春(辽宁沈阳)

【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
李峤与《中秋夜》
作者║阿春(辽宁沈阳)
中秋节,那圆圆的皎月,总是被人们寄予团圆的希望。唐代名相李峤,历经数朝,身居高位,在一个中秋之夜,褪去了一切身份,他看到的不是共赏明月的浪漫,而是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担忧。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圆魄上寒空”,开篇描绘了一幅清冷壮阔的画面: 一轮圆满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清寒的夜空。景致很美,带着一丝高处的寒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皆言四海同”,诗人道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共识: 无论你身在何处,普天之下看到的皆是同一轮月亮。
这是用来慰藉离人的,但是诗人的思绪,发生了温柔的转折,令此诗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温度。
“安知千里外”,诗人提出了疑问: 我怎么能知道,在千里之外的那个地方,这个“安知”,问得小心翼翼,充满了不确定性,饱含着深切的关怀。
诗人所处的地方,月色正好,可他的心,已经飞到了所牵挂人的身边。
“不有雨兼风”,这便是诗人的担忧: 我这里晴空万里,谁能知道你那里不是风雨交加呢?如果你那里正在下雨,又怎能看到这轮明月,又怎会知道我在想你呢?
这句问话,看似是在担心对方能否看到月亮,实则是在担心对方是否安好。风雨,不仅遮住了月光,更可能代表着远方亲人正身处困境或是不顺。
这首小诗,仅20个字,没有一个“思”字,却将一份牵肠挂肚的思念,写到了极致。
2025.10.5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