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月满中秋,家国同圆
暮色轻拢人间,晚风裹着桂子的甜香漫过窗棂时,我知道,中秋的脚步已踏碎流云而来。檐角的灯笼次第亮起,晕开一团团暖黄的光,像极了记忆里母亲唤我归家时,窗台上那盏永远等我的灯。此刻,千里之外的笙歌似在耳畔流转,古人说“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想来这人间的欢喜,从来都是共通的——无论是盛唐的灯市,还是今时的庭院,总有人守着一方月色,盼着一场相聚。
圆桌早已摆开,瓷盘里卧着圆润的月饼,酥皮上的花纹精致如绣。父亲斟了杯桂花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漾着一轮小小的月亮,他说这是“举杯邀明月”的意趣,只是今日不必独酌,有妻儿在侧,便是人间至味。母亲将切好的月饼递到我手中,豆沙馅的甜意瞬间漫过舌尖,恍惚间又回到儿时,她总把最大的那块留给我,笑着说“月是圆的,人也要团圆才好”。彼时不懂这话里的深意,如今身在异乡奔波,才知这“团圆”二字,是藏在岁月里最温柔的牵挂。
推窗望去,夜空如洗,一轮明月悬于天际,清辉遍洒山河。楼下的孩童提着兔子灯奔跑,笑声清脆得能撞碎月光,他们或许不知道,这轮月亮曾照过李白的床前,映过苏轼的词稿,也见证过无数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怅惘。但此刻,它不只是文人笔下的意象,更是千万个家庭窗前的风景——是边疆战士抬头望见的慰藉,是归途列车窗外追随的陪伴,是留守老人手中相册旁,那盏彻夜未熄的灯。月光无言,却把“平安”二字写满人间,让每一份思念都有了归宿,每一份等待都有了回应。
忽然想起今日的特殊,中秋的月,竟与祖国的生日撞了个满怀。楼下的广场上,有人升起了五星红旗,红色的旗帜在月光下格外鲜艳,与天边的圆月相映成趣。我望着那抹红,又望向桌前的家人,忽然懂得“家国”二字的重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人云“天涯共此时”,此刻共赏这轮明月的,不只是我的家人,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同胞。他们或许在雪域高原守护边疆,或许在实验室攻克难题,或许在抗疫一线坚守岗位,但此刻,总有一轮明月能照见他们的身影,总有一份牵挂能跨越山海,将个人的小家与祖国的大家紧紧相连。
夜色渐深,月饼的甜香还在空气中弥漫,父亲的酒兴正浓,母亲又说起了明年的计划——要在院子里种上几株桂树,要带着奶奶去看一次海上的月亮。我静静听着,忽然觉得,中秋的意义从不是定格某一刻的圆满,而是让我们在月圆之时,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人、眼前的景,更期盼未来的日子里,岁岁有今朝,年年皆如意。就像那轮亘古不变的月亮,无论阴晴圆缺,总会如期升起,照亮人间的每一段归途,温暖每一颗期盼团圆的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词句在心底流转。抬头再望那轮明月,忽然觉得它不只是天上的清辉,更是心中的信念——愿我们的小家,永远平安和睦;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这月光下的团圆,是中秋最好的馈赠,也是对祖国生日最真挚的祝福。从此往后,每一次月圆,都是对“家国同圆”的美好见证,每一次相聚,都是对岁月温柔的最好回应。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