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的蓝
作者:廖培军
生活的烦心事堆得像座山,跟三个老友一拍即合,直飞丽江,就想找个地方透透气。原以为只是换个地方躲躲愁,没想到这方蓝天,倒让我撞见了平日里被忽略的透亮。
丽江的天,蓝得是那种不含一丝杂质的湛,不是城里被高楼切割、被尾气晕染的灰蓝,是把整片高原的阳光、雪山的清冽都揉进骨子里的蓝。它不张扬,也不刻意,就那么坦坦荡荡铺在头顶,像一块被岁月磨得温润的玉;连流动的云都成了温柔的点缀,是蓬松的白棉花糖模样,慢悠悠飘着,偶尔遮着太阳,便在地上洒下一块移动的阴凉——倒像是天在跟大地玩一场不慌不忙的游戏,从不等谁,也不赶谁。脚底下是一汪清浅的小溪,水面平得能当镜子,把蓝天、棉云,还有岸边丛丛开得泼辣的格桑花全收了进去。粉的、紫的花瓣贴着水面晃,真景虚影叠在一块儿,看得人晃神。身旁的老友忽然说:“你看这花,谢了就没了,可水里的影子倒跟着流水走,反倒长久。”我愣了愣,忽然懂了:日子从不是非真即假、非甜即苦,那些掺着的滋味,才藏着最实在的活法。
这蓝,干净得能把人心里的沉郁都吸走。平时在城里瞎忙,我们总低头盯着待办清单上的红勾,把脚步赶得飞快,愁事儿像蜘蛛网似的裹着人,连呼吸都带着闷。可在丽江抬头的瞬间才发现:天空一直是亮的,是我们自己把目光锁在了脚下的琐事里。这蓝像一道轻透的光,悄悄把网撑开了些缝隙——原来日子的敞亮,从不是没有烦恼,是哪怕愁绪绕着,也别忘了抬眼接一束天的光。
它就那么静静蓝着,不因为我们的欢喜多一分,也不因为我们的愁绪少一寸。风掠过耳边时,裹着青草的淡香,身旁的老友掏出手机拍照,却又笑着放下:“拍不出来,这蓝得记在心里。”我忽然觉得,云来的时候,就看看它怎么飘;云走了,还有这片蓝在。人活着,不也该这样?难事儿来的时候,别慌着躲,等风一吹,也就轻了;等事儿过了,别忘了自己原本也像这天一样,有透亮的底色。
我们四个就并肩站着,没多说什么话,可偶尔对视一眼,都能看见彼此眼里的松弛。那些堵在心口的烦忧,忽然就跟蒲公英似的,顺着风飘远了。心里头不是空了,是被这蓝填得满当当的——不是装了什么大道理,是揣着一份踏实:原来不管日子多乱,总有像这样的时刻,让你知道,这片蓝早悄悄住进心里,成了能落脚的透亮地儿。
真盼着把这蓝藏进往后的日子。以后再被琐事缠住时,就想想丽江的天,想想那天并肩站着的我们:别忙着低头叹气,抬头看看,天一直亮着,我们的心,也该跟着亮堂起来。
作者简介
廖培军,男,广东高州人,政治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
(图文供稿:廖培军)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