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
文/崔云生(山东)
水无形水无色
奔走山海间
一泻千里
入海遂心愿
风无形风无色
行走天地间
循环往复
大小随心愿
人居山海间
七情六欲色彩斑斓
结伴一百年
人生如梦幻
人居天地间
血肉之躯生命之冠
心野无止境
至休方不言
观物省人,叩问天地——评崔云生《天地间》
这首诗作以“水”“风”“人”为核心意象,从自然万物的本真状态切入,层层递进至人类的生存境遇与精神追求,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在天地与人间的对照中,写下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全诗结构清晰,以“自然—人类”为脉络,分四节形成工整的对照与升华。前两节聚焦自然之物:“水无形水无色”“风无形风无色”,用极简的笔墨勾勒水“奔走山海、终归大海”的执着,风“行走天地、循环往复”的自在,二者皆以“无形无色”的本真形态,达成“随心愿”的生命状态,为后文写人埋下伏笔,也奠定了全诗宁静而深邃的基调。
后两节转向人类自身,与前两节形成鲜明对照。第三节“人居山海间”,点出人类“七情六欲色彩斑斓”的复杂——相较于水与风的纯粹,人有情感的牵绊、生命的长度(“结伴一百年”),最终以“人生如梦幻”轻叹生命的短暂与虚幻,带着对生存状态的淡淡叩问;第四节“人居天地间”则进一步升华,既肯定人“血肉之躯生命之冠”的独特价值,又写出“心野无止境”的精神特质,末句“至休方不言”以生命终结时的静默,回应前文自然万物的循环,留下对“心之所向”与“生命边界”的悠长思考。
整首诗语言凝练如白话,却藏着精妙的对照艺术:水与风的“无形无色”对应人的“色彩斑斓”,自然的“循环往复”对应人生的“百年梦幻”,在对比中凸显人类的独特与矛盾。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观物、省人,将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融合,不刻意说教,却让读者在自然与人间的对照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哲思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