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怀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题记:又是一年中秋至,一轮明月寄相思。月光是时间的信差,总在中秋夜准时抵达。它穿过斑驳的窗棂,照亮老茶盏里的年轮,也将散落的思念,熬成最浓的那碗桂花糖;月亮是游子的指南针,无论漂泊多远,只要抬头,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月饼的甜,藏着千年的月光;灯笼的光,照着儿时的街巷;团圆,是最古老的仪式感。
窗外的月光漫过纱窗,在案头投下一片银白。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望着那轮渐渐圆满的月亮,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中秋,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节日,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团圆与思念的旋律。
小时候,中秋是月饼的香甜。每当中秋节临近,父母亲总会从集市上买回一些月饼以及各种口味的果子。我和弟弟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纸,那股甜腻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们争抢着挑选自己喜欢的月饼,五仁的、豆沙的、枣泥的,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那时候的月亮似乎格外明亮,我们坐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听母亲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月光洒在我们的脸上,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柔,而月饼的香甜则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长大后,中秋是故乡的思念。离开家乡求学、参军、工作多年,每到中秋佳节,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浓浓的乡愁。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我渐渐淡忘了一些传统的习俗,但中秋的月光却总能勾起我对故乡的回忆。我想起了家乡的那座老房子,想起家乡那株枝叶茂盛的桂花树,每到秋天,满树的桂花飘香,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芬芳之中。我想起了父母在门口翘首以盼的身影,想起了他们为我准备的一桌丰盛的饭菜。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我却只能通过电话向他们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听着他们在电话那头的唠叨,我的心中既温暖又酸涩。
如今,中秋是一种情怀。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中秋却像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停下脚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无论是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还是一起赏月、品茶,这些简单的瞬间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中秋的月光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也温暖了我们彼此的心。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我起身走到窗前,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默默祝福: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团圆幸福,愿世间所有的思念都能化作美好的相聚。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中秋之夜,我将这份情怀永远珍藏在心底。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