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硬仗,正在恩平城乡全面打响。连日来,从恩城街道到偏远村落,随处可见消杀队伍的身影。一位老同事告诉笔者,他所在的碧桂园小区如今蚊虫明显减少,出门也安心许多。
然而,在这全民防控的大背景下,也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干部顶着高温反复劝说村民清理闲置轮胎,却遭遇冷漠对待;有网格员日行数万步、排查几十栋农房积水,反被质疑是“小题大做”。又逢国庆中秋双节,公职人员全员投身灭蚊一线,部分群众仍存不解。对此,笔者不禁呼吁:恩平人,请务必以理解、支持、配合为重!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严峻挑战,恩平市动员数十个市直单位、企事业单位、回乡侨领及各级人大代表近千人下沉一线,与基层干部并肩作战。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全域消杀,从宣传引导到入户排查,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同心抗疫的“协奏曲”,成为这个秋天最动人的风景。
为何必须强调“理解、支持、配合”?
理解,源于对疫情威胁的清醒认知。基孔肯雅热依蚊传播,患者不仅出现高热、关节剧痛——其名在非洲土语中意为“弯脊之痛”,更有部分人可能遗留长达数年的关节损伤,极少数甚至并发脑炎、心肌炎等致命风险。数据显示,广东近期一周病例超三千例,江门占2927例,恩平作为疫情高发区,防控已刻不容缓。这类“人蚊共患”疾病无天然屏障,唯有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理解,也植根于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恩平文史专家黎胜华指出,1943年恩平曾暴发瘟疫,当时政府腐败无能、应对无力,导致两万多人丧生,圣堂镇一村百余口无一生还。惨痛教训载入县志,成为永恒警示。而今,市委市政府从疫情萌芽即全力组织防控,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黎沛荣书记带头深入东成、圣堂等镇,夜巡村巷、雨查积水,要求“逢蚊必杀、逢水必倒”;基层干部改造器械、操作无人机、送蚊香入户,用汗水织就农村防控网。或许个别环节尚有不足,但初心为民,值得每一份体谅。
理解,更是对一线付出者的温情回声。君堂镇干部周末无休,携手清理孳生地;牛江镇党员消杀队背筒入巷,用方言讲解防蚊口诀;大田镇选调生为老人送上蚊香,那吉镇领导班子化身“网格员”包片清患……他们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安全。这份坚守,需要广大群众用配合与支持去回应。
疫情当前,理解是桥,连通心与心;支持是盾,共护我家园。让我们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行动,以积极参与共筑恩平的健康长城。唯有众志成城,方能不负前人血泪教训,无愧今日担当!
冯创志,曾任恩平报社社长、总编辑,恩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恩平市贸易局长,恩平市外经贸局长,恩平市发改局长。退休后至今被聘为中央和省驻江门记者协会高级顾问;恩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创会第一副会长。2015年被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专栏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