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身金色相
——光明遍照,垢净光尊
第一节 北地疑云
姑苏城的烟雨还在记忆中未曾干透,玄觉与明月已踏上了北去的路途。越往北行,天地越发辽阔,秋风也带上了凛冽的意味。
这日行至黄河渡口,但见浊浪滔滔,舟楫难行。渡口旁聚了不少等待过河的旅人,个个面带忧色。
“听说没有?对岸的金光寺又显圣了!”一个商贩打扮的中年人压低声音,“寺里的佛像,半夜里会放金光!”
旁边一个老者连连摆手:“可不敢乱说,那金光寺邪门得很。上月有个镖师进去借宿,第二天出来就疯了,满嘴胡话,说看见佛活了。”
明月碰了碰玄觉的衣袖,低声道:“身金色相......会不会与这金光寺有关?”
玄觉凝望对岸隐约可见的寺庙轮廓,默然不语。自离开姑苏后,他时常在静坐时感受到体内真气流转,肌肤下隐隐有温润光华流动,想必是接连领悟二相带来的变化。
渡船终于启程。船至中流,忽见上游漂来一具尸体,身着僧袍,面如金纸。最奇的是,那尸身虽在水中浸泡多时,肌肤却依然保持着诡异的金色光泽。
“是金光寺的和尚!”船夫惊呼,“这已经是第三个了!”
玄觉双掌合十,暗运“因缘缦网手”的心法,指间真气流转,竟隐隐感应到那尸身上残留的某种奇特气息——既神圣,又带着说不出的邪异。
第二节 古寺金光
金光寺坐落在北邙山麓,殿宇巍峨,香火鼎盛。但细看之下,寺中僧侣个个面色凝重,行走间都带着几分匆忙。
知客僧将二人安置在西厢禅房,态度客气却疏离:“方丈正在闭关,施主若要参拜,可自便。只是入夜后切莫在寺中随意走动。”
是夜,月明星稀。玄觉正在禅房打坐,忽觉怀中令牌微微发烫。推开窗望去,大雄宝殿方向果然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
他悄声唤上明月,二人借着月色潜至大殿外。透过窗隙,但见殿内空无一人,唯有正中那尊丈六金身佛像通体散发着柔和金光。那光芒流转不定,竟似有生命般在佛像表面流动。
“奇怪......”明月蹙眉,“这光不像烛火,倒像是......”
话音未落,殿后传来细微的脚步声。二人急忙隐入廊柱阴影中,只见一个身形枯瘦的老僧提着灯笼转入殿后。
玄觉运起“步步生莲”的轻功,悄无声息地跟上。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偏僻的禅院。院中一口古井旁,老僧四下张望后,竟纵身跃入井中!
二人对视一眼,跟着潜入。井底别有洞天,一条暗道通向深处。暗道尽头是个石室,室内烛火通明,墙上挂满了人体经络图,正中蒲团上坐着个面色金黄的中年僧人。
“师叔,今夜的金光比昨日又亮了三成。”先进来的老僧恭敬禀报。
那黄面僧人缓缓睁眼,眼中竟也泛着金光:“再有三日,'金身大法'便可大成。到时莫说区区金光寺,便是少林......”
他突然住口,目光如电射向玄觉二人藏身之处:“何方宵小?”
玄觉只得现身,合十行礼:“小僧玄觉,见过大师。”
黄面僧人冷笑:“既是佛门中人,当知偷窥之罪。”也不见他如何动作,一掌拍来,掌风带着灼热的金芒。
玄觉运起“因缘缦网手”,指间真气成网,想要化解掌力。谁知两股真气相接,那金芒竟如活物般顺着真气网络反噬而来!
“小心!”明月惊呼。
玄觉急变招式,足踏“步步生莲”,身形飘然后退。但金芒如影随形,眼看就要及体。
危急关头,他福至心灵,不再抵抗,反而放开周身穴道,任由那金芒入体。说也奇怪,金芒入体后,非但没有造成伤害,反而与他体内原有的真气水乳交融,在肌肤下流转不定。
黄面僧人脸色大变:“你...你练成了金身?”
第三节 金性无染
原来这黄面僧人是金光寺前任方丈的师弟金池,因痴迷炼就“金身”而走火入魔,被囚禁在此。谁知他暗中培养势力,竟控制了寺务。
“你们可知什么是真正的金身?”金池狂笑,“古德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执着金相,反成障碍!”
玄觉却在这时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金池打入他体内的金芒,与他从“足下平满相”、“手指缦网相”中领悟的真气相互激荡,在周身经络中奔流不息。
他忽然想起《华严经》中的句子:“譬如真金,众宝之中最为第一,能除贫苦,能与富贵。”
“我明白了!”玄觉睁开双眼,眸中金光流转,“身金色相,非指皮囊颜色,而是心性如金,不染尘垢!”
他周身放出柔和金光,那光芒与金池的刺目金芒截然不同,温润如玉,遍照十方。在这光芒照耀下,金池身上的金光竟开始消退。
“不...不可能!”金池惊恐地后退,“我苦修三十年的金身大法......”
“大师着相了。”玄觉叹息,“金性本无染,何须刻意修?执着形色,反失本真。”
这时,寺中钟声大作。真正的方丈破关而出,带着众僧赶来。原来老方丈早已察觉金池的阴谋,故意假装修炼走火入魔,暗中收集证据。
事情平息后,方丈将玄觉请至方丈室,取出一卷古经:“此乃达摩祖师亲传的《金光明经》,今日物归有缘人。”
玄觉接过经卷,怀中令牌再次发生变化。原本的缦网纹路旁,多了一道流转的金色光华。
明月好奇问道:“这金光明相,究竟是何等境界?”
玄觉微笑:“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我们的自性本来光明,只是被烦恼尘垢所染。修行的要义,在去垢而非求光。”
离开金光寺时,正值朝阳初升。霞光万道中,玄觉的身影仿佛也镀上了一层金边。但细看之下,那金光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自内而外自然流露。
下一相的线索指向西方——那里有关于“眉间白毫相”的传说。据说能放光明,照见三世。
而江湖上,关于天竺狂僧鸠摩罗什的传闻也越来越盛。有人说他已经练成白毫相,能一眼看透人心......
北邙山的秋叶纷飞如雨,玄觉知道,更艰难的考验还在前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