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手指缦网相
——因缘和合,法网宏开
第一节 南国烟雨
江南的雨,细密如酥,将姑苏城笼罩在一片朦胧水汽之中。玄觉与明月乘着一叶乌篷船,沿着纵横交错的河道缓缓而行。
船头的老船夫唱着古老的吴侬软语,橹声欸乃。明月伸手接着檐角滴落的雨水,轻声道:“这江南的雨,比北方的温柔多了。”
玄觉默然点头,目光却落在自己摊开的手掌上。自兰若寺悟得“足下平满相”的真谛后,他对手指缦网相有了新的感悟。这些日子,他时常观察自己的指间,思索着“缦网”二字的深意。
“你说,手指缦网相,会不会真是指间长着蹼膜?”明月好奇地问道。
玄觉摇头:“若执着于形相,便落了下乘。慧可大师说与佛门‘合掌公案’有关,想必另有深意。”
船在寒山寺外的码头靠岸。二人刚踏上湿滑的青石板路,就听见寺内传来一阵喧哗。只见香客们惊慌失措地往外涌,有人高喊:“快报官!又死人了!”
玄觉与明月对视一眼,快步向寺内走去。在大雄宝殿前的庭院里,一个商贾打扮的中年男子倒在地上,面色青紫,已然气绝。最诡异的是,他的双手被一根金线紧紧捆缚,十指交叉,作合掌状。
“这是本月第三个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玄觉回头,见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僧,手持念珠,面色凝重。
“阿弥陀佛,小僧玄觉,这位是明月姑娘。不知大师如何称呼?方才所说第三个,是什么意思?”
老僧合十还礼:“老衲是本寺住持法明。近一月来,姑苏城内接连发生命案,死者都是这般模样——双手被金线捆绑,作合掌状。官府查了多日,毫无头绪。”
明月蹲下身仔细查看,忽然轻咦一声:“玄觉,你看这金线的捆法,像不像......”
玄觉凝神细看,心头一震。那金线的缠绕方式极为特殊,在死者指间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网,恰如鹅掌上的蹼膜。
“手指缦网......”他喃喃自语。
第二节 金线之谜
是夜,寒山寺客房内,油灯如豆。
玄觉在纸上勾勒着日间所见金线的缠绕轨迹,越看越是心惊。这绝非普通的捆绑手法,其中暗含着某种精妙的数理规律。
明月推门进来,带来一个消息:“我打听到了,三个死者表面上互不相识,但都曾在一个月前参与过城东拈花阁的一场拍卖会。”
“拍卖会?”
“嗯,据说压轴的是一件来自天竺的佛宝——金缕菩提叶。”
玄觉若有所思。次日清晨,他找到法明禅师,请教佛门中关于“合掌”的典故。
禅师将二人引至藏经阁,取出一卷古旧的《华严经》:“经云: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烟布。”
他缓缓道:“佛门合掌,十指相合,掌心微空,象征一心不乱,万法归一。但还有一层深意......”
正说话间,一个小沙弥慌慌张张跑来:“住持,不好了!拈花阁的阁主他......他也......”
三人赶到拈花阁时,现场已被官府封锁。透过人群缝隙,玄觉看见一个富态老者倒在书房的地毯上,双手同样被金线捆绑成合掌状。
趁官兵不备,玄觉目光敏锐地发现老者右手食指下,用鲜血画着一个奇特的符号——那是一个莲花与网纹结合的图案。
“这是......”明月低呼,“我在兰若寺的壁画上见过类似的!”
当夜,玄觉在禅房中静坐,将日间所见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忽然,他心念一动,取出怀中的“足相令”,以指轻抚上面的纹路。
“我明白了!”他猛地睁眼,“手指缦网,不是指肉身的相连,而是因缘的交织!”
他取来笔墨,将日间记下的金线轨迹重新绘制。在油灯的映照下,那些线条仿佛活了过来,在纸上交织成一张光芒流转的网。每一道交叉点,都对应着人体的一处穴道;每一条弧线,都暗合气血运行的轨迹。
明月推门进来,看见这张图,不禁呆住了:“这是......”
“这是‘因缘缦网手’的修炼法门!”玄觉眼中闪着悟道的光芒,“以自身真气为线,编织因果之网。但这功法需要极高的修为,否则......”
“否则就会如那些死者一般,被自己的真气反噬?”明月接道。
玄觉沉重地点头:“凶手不是在杀人,而是在演示这门功法!只是演示者修为不够,反而害了性命。”
第三节 法网恢恢
三日后的深夜,姑苏城外一座荒废的庄园内。
玄觉与明月潜伏在假山后,注视着前方亮着灯火的阁楼。根据连日追查,所有线索都指向这个地方。
“你确定要独自进去?”明月担忧地问。
玄觉点头,摊开手掌,指间隐约有金色流光闪烁:“既然悟得此法,当以此法度人。”
他悄无声息地潜入阁楼。室内,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身影正对着一面墙壁比划,墙上挂满了金线编织的复杂图案。
“施主,收手吧。”玄觉朗声道。
黑影猛地转身,斗篷下是一张憔悴的中年面孔:“小和尚,你懂什么!我在复原失传的佛门绝学!”
“以人命为代价?”
“那是他们资质不够,强练神功!”男子激动地挥舞双手,“只要练成手指缦网相,就能掌控因果,超脱轮回!”
玄觉叹息:“执迷于掌控,反而被掌控。施主,你已陷入自己编织的网中了。”
男子狂笑一声,双手疾挥,数十道金线如毒蛇般射向玄觉。这些金线并非实体,而是精纯真气所化,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大网。
玄觉不闪不避,双手合十,指间同样绽放出金色光芒。两股真气在空中相撞,却没有发出巨响,而是奇妙地融合、交织,最终化作点点流光消散。
“这不可能!”男子踉跄后退,“你怎么也会......”
“因缘法网,非为束缚,而为度化。”玄觉缓缓向前,指间流光溢彩,“施主,回头是岸。”
就在这时,明月带着法明禅师及官差赶到。那男子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瘫坐在地。
“原来如此......”他苦笑着看向自己的双手,“我一直以为缦网相是要掌控他人,却忘了最先要度化的,是自己这颗执着的心。”
案件了结后,寒山寺藏经阁内,法明禅师取出一卷泛黄的古籍。
“这是寺中秘传的《因缘缦网经》,”禅师郑重地交给玄觉,“如今物归原主。”
玄觉接过经卷,忽然心有所感。他展开经卷,将怀中的“足相令”放在经文末尾的莲花图案上。令牌上的“足”字渐渐隐去,浮现出新的纹路——双手合十,指间光芒流转如网。
“原来三十二相的传承,需要前一相的感悟为引,才能开启下一相。”明月恍然大悟。
窗外,晨曦微露。玄觉凝视着新出现的令牌纹路,轻声道:
“十指连心,心念交织成网。这缦网相的真正奥秘,是要我们看见众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法明禅师合十赞叹:“善哉!能悟到此理,方是真得手指缦网相三昧。”
姑苏城的烟雨依旧,玄觉却知道,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下一相的线索,指向了更遥远的北方——那里有关于“身金色相”的传说,在等待有缘人去揭开。
而那张无形的因缘之网,正将越来越多的人与事,编织进这场关乎佛门兴衰、武林命运的宏大因缘之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