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梁建甫花鸟画小品》的出版,是当代花鸟画领域的一件喜事。这部画册收录了梁建甫先生近年来的花鸟小品佳作60余幅,集中展现了他在传统笔墨现代转化道路上的探索足迹与丰硕成果。
梁建甫,字箫剑,号沐剑,艺名追禅。他是一位执着于艺术追求的画家,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创作功底在其作品中尽显无遗,使他成为当代颇具实力的花鸟画家。
在中国画的丰富谱系中,小品画作为一种即兴挥写的艺术形式,历来承载着笔墨探索的自由精神。梁建甫的创作赋予了这一传统形态更深厚的当代内涵——他的小品并非随意涂抹,而是将写生观念与传统笔墨深度融合。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延续宋代院体画细腻勾勒的传统技法,如对花木纹理的精妙皴擦;又能品味写意笔法的灵动洒脱。部分作品更以局部特写的创新构图突破传统范式,在虚实对比中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细观画册中的作品,《孤柏吟风》以焦墨表现风蚀纹理,背景晕染似雾霭,传递出"枯木逢春"的哲学思考与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共生》则通过崖柏根系与山石的交融刻画,暗喻人与自然的互联关系,彰显当代创作者的生态关怀。这种"融入创作意识、传承传统文脉"的创作理念,恰是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诠释——既延续了文人画"重意轻形"的精神内核,以主观之意写万物之神;又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注入时代活力,让尺牍之间的逸笔草草生长出现实温度。
梁建甫别署"追禅","追禅惜缘、亲和自然"是其艺术信条。他善于在笔墨中明心见性,在丹青里参禅悟道。读他的画,有自然之美,那是花儿绽放的娇艳、鸟儿飞翔的自由;有寻常之禅,那是在平凡生活中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有诗意之境,那是心灵在艺术海洋中自由翱翔。
正如批评家秦嗣德在序言中指出的,梁建甫的小品画实现了"画外学识"与"笔墨功夫"的平衡。其作品中题跋与印章的运用延续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传统,而内容聚焦生命咏叹的表达则更贴合当代审美,真正做到了"纵横自在法度之中,恰而为雅"。
这部画册的出版,不仅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品鉴当代花鸟小品艺术的优质文本,更成为传统水墨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鲜活注脚。我们期待,通过这本画册,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梁建甫的花鸟世界,感受那份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诗意与禅意的艺术境界。
路忠银/文
二〇二五年十月三日
近日,由马卫东主编、梁建甫著、秦嗣德作序的《梁建甫花鸟画小品》由安徽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收录这位实力派画家的花鸟小品佳作 60 余幅,集中展现了其在传统笔墨现代转化中的探索成果。
梁建甫,字箫剑,号沐剑、艺名追禅、五柳一怪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创作功底在其作品中尽显无遗。其花鸟画作以色彩亮丽、写实性强著称,笔墨线条粗中见细,浓墨里藏清新,无论是傲雪绽放的梅花,还是引吭高歌的雄鸡,皆浸润着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次收录的作品中,既有延续宋代院体画细腻勾勒的传统技法,如对花木纹理的精妙皴擦,又融入写意笔法的灵动洒脱,部分作品更以局部特写的创新构图突破传统范式,在虚实对比中营造悠远意境。
作为中国画中即兴挥写的艺术形式,小品画历来承载着笔墨探索的自由精神,而梁建甫的创作则赋予这一传统形态更深厚的当代内涵。他的小品并非随意涂抹,而是将写生观念与传统笔墨深度融合,在《孤柏吟风》等作品中,以焦墨表现风蚀纹理,背景晕染似雾霭,传递出 “枯木逢春” 的哲学思考与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共生》则通过崖柏根系与山石的交融刻画,暗喻人与自然的互联关系,彰显当代创作者的生态关怀。这种 “融入创作意识、传承传统文脉” 的创作理念,恰是对 “笔墨当随时代” 的生动诠释 —— 既延续了文人画 “重意轻形” 的精神内核,以主观之意写万物之神,又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注入时代活力,让尺牍之间的逸笔草草生长出现实温度。
据悉,秦嗣德在序言中特别指出,梁建甫的小品画实现了 “画外学识” 与 “笔墨功夫” 的平衡,其作品中题跋与印章的运用延续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传统,而内容聚焦生命咏叹的表达则更贴合当代审美,真正做到了 “纵横自在法度之中,恰而为雅”。该书的出版不仅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品鉴当代花鸟小品艺术的优质文本,更成为传统水墨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