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节同庆温江 畅怀青藏芳华(散文)
作者 杜继申
2025年的国庆与中秋,如两枚重叠的邮戳,盖在成都温江鸿豪新港大酒店的窗棂上。原青藏高原汽车七十七团的部分老兵,正于此欢聚。
今天一早,战友们便从四面八方赶乘公交、地铁而来,赴约这跨越半个世纪的邀约。刘明云、杨继富两位战友早早候在地铁口,等待邀约的战友出站,当两双相约的手紧紧相握时,皱纹里的眼神刹那亮成十八九岁的模样。
席间忆潮翻涌,人人都清晰记得:当年我们还是裹着书卷气、揣着滚烫赤诚的热血青年,弃笔从戎奔赴高原;如今虽已白发苍苍,眉宇间仍透着军人特有的自信与豪迈。
那是1970年底,从家乡通江出发时,大巴山的绿意还沾在衣角——竹林在风里摇着碎影,诺水河如绿色丝带,唱着欢歌一路向东,空气里飘着草木清香,清风摇动着壁山的松柏,仿佛在向我们从军远去的背影招手致意,公路两侧的行人怀着敬意的目光,顿足目送我们昂首阔步前行的队伍,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更是跟着队伍一步一招手,别时又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一直把我们送上汽车,那份感人肺腑的至爱,岂能用语言诠释。军列自广元启程,翻越秦岭一路向西,眼前的风景陡转,绿水青山被甩在身后,黄土高原与大漠戈壁的苍茫渐次铺展。
记忆中,乘坐的闷罐火车,在漫长的河西走廊颠簸了几天几夜,终于在柳园车站停稳。接兵首长一声令下,我们立刻背上背包下车,可迎接我们的不是温暖的问候,而是刺骨的寒风——漫天黄沙卷着扬尘,这对于从青山绿水长大的我们,结结实实地给了一个下马威。
车站广场上,几十台老解放牌军车早已整齐列队,正等着接我们前往新兵连训练基地——安西县西湖农场。上车后,汽车风驰电掣般驶向前方,扬起一路尘土。
三个月的军训,风裹着砂砾刮得人脸生疼,却吹不灭我们眼底的光。夜半紧急集合的哨声、日复一日的体能锻炼、一遍遍重复的队列训练、各种姿势的打靶练习,直到实弹投弹射击落下帷幕,这段艰苦又难忘的时光才告一段落。这也是我们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向合格军人的一次脱变,更是我们一生最难忘,最值得骄傲的故事!
之后,我们被分配到各个老连队。在老兵们手把手的教导下,每个人都慢慢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从懵懂新兵,一步步向合格的汽车兵靠近。
甘肃柳园、青海西宁,是四千里青藏线的起点,拉萨是终点。莽莽昆仑山是蜿蜒横亘在世界屋脊的巨龙,我们驾驶军车成了龙脊上的行者,为西藏边防和地方建设拉运物资,日夜兼程"追星赶月"。初上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袭来,氧气稀薄得像一捏就碎的纸。可转头望见车窗外雪地里的雪莲花,浑身力气便又回来了——花瓣凝着冰碴,却比任何花更显韧劲。头痛欲裂时,就攥着太阳穴猛拧,咬着牙在心里把军歌唱得震天响,方向盘始终握得稳稳的。
青藏线的每个兵站,都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每当执行长途运输在兵站宿营,晚上我们裹着军大衣坐在军车旁,抬头便是漫天繁星,银河像打翻的银箔铺满天空。那时没有手机网络,就围在火墙旁聊家乡爹娘,聊退伍后要娶的姑娘,聊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
从敦煌营地到格尔木兵站,再往前行,穿过可可西里的烽火山,唐古拉山直达拉萨。尤其途经沱沱河,长江源头的第一桥,可见沱沱河水银波激荡,奔流不息,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石子。我们曾在此打水给汽车加水,洗军装,也曾对着长江源头敬军礼——那是祖国的血脉,是我们用青春守护的地方。
如今岁月染白两鬓,却带不走那份精神。我们仍然精神焕发、热情饱满,围坐畅谈间感慨祖国日益强大。从艰苦岁月到繁荣昌盛,祖国每一步发展都让我们满心欣慰;看着如今强大的军队、先进的装备、高素质的军人,更深知祖国未来有了坚实保障。这是我们的骄傲,是用青春热血换来的美好。他们的奉献如璀璨星光,照亮过祖国边疆;他们的精神似燃烧火炬,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传递。
红木酒桌成了最热烈的阵地。琥珀色的酒液在杯盏中晃出半世纪的光晕,刚斟满便被颤巍巍的手举起,带着青筋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当年在青藏高原冻得直哆嗦时,谁能想到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喝酒!"主持人刘进率先讲话,他用当年军人的耿直活跃气氛,开门见山地说到,"我先敬大家三杯,三杯过后咱们再'狂轰乱炸'",顿时引得战友们哄堂大笑。三杯过后,战友中最年长的冯作义——我们都亲切称呼他冯大哥,早已举杯站起,酒液溅在袖口也不顾,朗声道:"敬咱们没被高原反应打垮的骨头干杯!"接下来邓绪安,翟啟全、王文强、王廷泽等战友相继举杯为战友们敬酒,并回首峥嵘过往。满桌的干杯声与酒杯相撞声,像极了当年军车碾过的辙痕声,酒珠在桌面晕开小小的圆,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鬓角的白发在温暖的灯光下泛着银光,却压不住眼里闪光的亮。我端着酒杯的手在抖,不是因为酒劲,是话到嘴边太滚烫:"记得那年在唐古拉山离合器片打烂抛锚,我们班几个战友围着车头一边烤火,一边抬变速箱,就着雪块啃干粮,喝酒抽烟是我们的常事......"我的话刚说完,于是大家提议共同举杯:"敬青藏线!敬咱当年方向盘上的青春干杯!"满桌人轰然应和,酒杯哐当声再次响起。军嫂们听着战友们在艰苦环境里的故事,此刻正用纸巾抹着眼角,却又被旁边的笑声逗得扬起脸,举杯朝大伙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干杯!"这话像根引线,瞬间点燃满桌豪情,杯盏相碰的声响密集得像爆豆,暖黄的灯光里,半世纪的风霜都被这热烈的酒气蒸成了眼角的潮。战友们全体起立,举起酒杯,感谢的目光一同投向军嫂们,异口同声道:"谢谢你们!"笑声里,酒杯再次高高举起,清脆的碰杯声响,比当年的军号还清亮,震得包间里的窗玻璃似乎都在颤动。
窗外,华灯初上,中秋月升得正圆,国庆灯笼在晚风里轻晃。战友们还在聊,从当年的军车性能到如今的国防科技,从那时的巡逻路线到现在的边疆新貌。话语里没有半句抱怨,只有藏不住的自豪——我们这代人,用青春在世界屋脊刻下忠诚;而如今的祖国,正沿着我们当年守护的方向,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聚会终有散场时,可那些青藏线的故事、家国的赤诚,早已融进彼此血脉。就像沱沱河水永远向远方奔流,像雪莲花历经风雨仍在高原绽放。我们老了,但守护过的祖国正年轻。当年的铁血丹心,早已化作这片土地最温暖的底色,永远明亮,永远滚烫。
最后将我的这首七律,送给曾经战斗在青藏高原所有的战友们,祝你们节日快乐,青春永驻!
《七律•感怀青藏线》
丹心投笔入军营,立马边疆为国征。
青藏高原熔赤胆,昆仑铁骨淬忠诚。
飞沙走石四千里,赶月追星五岳惊。
若召男儿回旧部,当年雪域再雄横。
作者简介
杜继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干部,曾经的军人。现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协会会员,彭州市散文协会会员,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盈联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