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
袁必忠 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光巨度,岁月难留。今日立秋,酷暑将渐渐逝去,寒秋慢慢降临。
秋至,树木花草将由绿转黄,瓜果蔬菜,农作物孕育结果成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是人类年复一年不可颠覆的生活法则和自然规律。一年生木本草本植物及瓜果,则预示着衰老、枯萎而结束生命,正所谓“草木一秋”。而大部分树木花草,层林尽染,也只有面对秋风扫落叶,以光秃秃的躯干步入严冬,进入冬眠。寒梅傲雪、松柏常青乃是人间奇观。秋天的雨,秋天的风,令人凉爽惬意。谁曰多事之秋,却道人间温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秋高气爽,秋月红叶;秋风过耳,秋色滿园;秋毫无犯,秋色宜人;秋风扫落叶,秋毫之末;秋扇见捐,秋兰飘香;秋高马肥,秋月寒江;秋荼密网,老气横秋;秋水伊人,暗送秋波;春花秋月,平分秋色;秋风萧瑟,多事之秋;秋后蚂蚱,春生秋杀;午时三刻,秋后算账。
秋风知落叶,路遥知马力。秋来了,凉风习习,天高云淡;秋来了,赤县神州,气象万千;秋来了,春兰秋菊,五彩斑斓;秋来了,秋雁南飞,不舍迁徙;秋来了,骄阳失威,昼热夜凉;秋来了,红叶映山,秋色宜人;秋来了,硕果累累,秋收冬藏;秋来了,弱花枯萎,草木一秋。
秋日秋雨秋水凉,
秋月秋云秋风爽。
秋夜秋鸣秋蝉唱,
秋叶秋藤秋草黄。
秋谷秋果秋菊香,
秋田秋收秋时忙。
秋鸿秋雁秋离去,
秋思秋念秋惆怅。
秋景秋露秋色艳,
秋天秋霜秋衣裳。
秋情秋意秋缠绵,
秋来秋去秋重阳。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是秋的开始,热在三伏,秋夹一伏,秋老虎虽然横行,却是日薄西山,大势已去。
中国古代不乏文人墨客,喜欢以秋为题,饮酒吟诗作赋。落叶之秋,情意如酒。其佳作多多,不胜枚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唐.齐已)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唐.白居易)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
古时我国对立秋有三候之说: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秋天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早上立秋冷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
立秋伊始,昼热夜凉,温差加大。天气变化,人体不适,是生病的原因之一。容易引起消化系统和各种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必须要防暑、防燥、防感冒。秋病从肺起,秋咳更伤身。要注意滋阴补肺,养胃生津。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秋风过耳莫多言,不与他人论长短。知足常乐,杜绝生闷气,莫生秋悲。秋高气爽,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舞”,强身健体。
秋雨冲刷干燥,
秋风吹去烦恼。
秋月陪伴生活,
秋天常有欢笑!
写于立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