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清朝 “迁海”造成大批百姓死亡
作者:李铁
由于清朝遭到南方各地反清人士的抵抗,特别是拥有强大水师的郑成功,威胁极大,更是清政府的心头之患,清廷多次前去招降,均遭到断然拒绝。
为了断绝这些反清人士的物资和资金来源。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政府发布“禁海令”,谕令沿海各省巡抚总兵,北自天津南至广东,不许片帆入海,严格禁止商船从事海上贸易。有违反禁令的,一律斩首,负责的文武官员如果失职,从重治罪。
但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时,有许多物资都是从大陆获得的。为此,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清朝政府发布了更为严格的“迁海令”。要求沿海所有居民后撤,福建居民后撤30里,广东为50里。清政府在许多地方划出了一条界线,在线上插着一些旗帜,旗帜之间用绳子拉成直线,所有沿海居民必须迁移到绳子之内,界外则不准任何人居住,私自越界,一律处死。同时,清政府规定,把界线以外的滨海房屋一律烧毁铲平,田地不准耕种,更不准出海捕鱼,所有的树木也都砍了。
但这个政策可能并不彻底,郑成功还能在大陆获得一些物资,依然活跃。康熙元年(1662年),辅政大臣鳌拜觉得迁海距离太近,下令从山东省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继续内迁,沿海的24个州县居民均内迁50里左右,并将房屋全部焚毁,更不准出海捕鱼经商。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又再次发布“迁海令”,重申沿海居民再往内陆迁移30里。在迁界区边缘,清政府还修筑了界墙。这个活动主要是从康熙统治时期开始,起初是以插旗、木栅、篱笆等为界,后来逐渐严格,改成以深沟或是土墙为界,再后来干脆把土墙改为界墙。界墙一般4尺厚、8尺高,每5里设一个炮台,派官兵把守。修筑界墙的工作由当地百姓完成,有的地方每户居民得筑2丈1尺那么长。
现在,关于界墙到海边的距离问题,史籍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濒海30里,还有的说是40里或50里,甚至80里。实际上,清廷是发了几次“迁海”诏书,规定至少是30里,但实际执行时,各地界墙与海的距离并不一样。沿海各省中,福建省离台湾最近,“迁海”政策也最严格。
清廷还派出4个大臣分赴各省,监督这一政策的执行,有违者施以严刑,情况严重,立斩不赦。
“迁海令”让整个沿海成了无人区,航海贸易一落千丈,这无疑彻底阻塞了大陆物资的出海渠道,沉重打击了郑氏集团,使他们失去货源和军品供应。但这个政策对百姓的生活也造成很大影响,沿海地区的渔业和盐业都被废置。
许多老百姓一开始并不知道“迁海”的事情,尽管当局贴出了告示,但沿海地区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地方,都不愿意迁走。等到官兵严格执行这个政策,老百姓被驱赶,他们才不得已放弃家产,携妻带子,离乡背井,仓惶奔逃。
很多人死在“迁海”路上,据史书记载,有的地方只限期3天,所有人必须离开。人们没有足够准备,只能野栖露处,一些年老体衰的和妇女儿童经不起折腾,暴死在路旁,惨不忍睹。也有人家不愿行乞,又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就到荒野中采来毒草,举家同饮,中毒而死。当时,服毒、投河、阖家自尽的比比皆是。
据不完全估计,两次大规模“迁海”造成100多万人死亡。被迫“迁海”的百姓开始还寻思很快就能回来,但颠沛流离的日子久了,银两也基本用尽,生活却毫无着落,出现了“夫弃其妻,父别其子”的凄惨场面,许多人被迫卖儿卖女。当时,有的地方官员感叹说:“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由于赋税大量减少,地方官府也只得将“迁海”区缺征的课税完全转嫁给界内的居民,这又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他们极力请求复界。
康熙四年(1665年),郑成功死了,来自台湾方面的威胁减轻,“迁海”禁令稍稍放松,不过清朝仍然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由于一些地方官吏的意见不同,到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由于朝廷认为有关措施已收到成效,不想再继续影响沿海地区民生,终于下令允许康熙三年时的迁界地区复界,人们可以回到原籍,但此前的迁界地区仍然还是禁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解除了来自东南海上的郑氏势力威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发布圣旨,取消“迁海”禁令,沿海居民得以恢复正常生活,可以回去种地和捕鱼。但“海禁”对人民的生活有很深刻的影响,仍然不许下海经商,许多沿海地区还是人烟稀少。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