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的责任
作者/惠武
一日闲坐,翻看《崇信发布》,有一内容引发我的兴致,标题说的是“平凉五举煤业公司矿井及选煤厂联合试运转启动 ”。就是说,五举煤矿具备正常的生产能力,正式投产了。
因为我曾经是个挖煤人,所以,对于煤矿的一些新闻,还是经常看的。
五举煤矿,是崇信县能源开发的引资项目。投资方是“山东能源西北矿业”,选址于崇信县境内的五举农场,设计能力300万吨/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安全生产属于崇信县监督管理。
五举煤矿建成投产,标志着崇信这个国家重点矿区和重点产煤县的能源发展,进入到高质量,高水平,高赋能和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至此,全县境内具备现代化采掘水平的八对、总设计产能1200万吨/年的大型矿井,已全部正式运营。
说起崇信县列入全国重点矿区和产煤县的行列以及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已故的崇信县的老县长刘登堂先生。
刘登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崇信人。可以说,他为崇信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开发倾注了心血,拓开了道路。
当时他就任县长的崇信县,只有一对县办煤矿和两对乡镇煤矿,全县煤炭总产量加起来不足50万吨/年。后来,虽然又建办了第二座县办煤矿,但因财政困难,投入不足,产量一直难以达产达标。
崇信县,地处平凉东南山区,人口不足10万。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外界所知晓的小县,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当时地质勘探的初步探查,崇信县南部山区的煤炭储量已达18亿多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县。
坐拥如此丰富的乌金资源不能把它开发出来,为崇信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而甘于守贫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去吃国家的财政补贴,这是老县长就任以后,决心扭转过来的首选。
当然,要进行扭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角度不同,说法就不同。对错与曲直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只好让事实去检验。但作为一县之长,他有自己的主张。那就是加快能源开发,以煤兴县,工业强县。变输血为造血。为广开地方财源蹚开路子,也就是当时提出的口号“一黑,一白,一绿”。所谓一黑,就是大力开办煤炭工业;一白指的是在农村推广饲养小尾寒羊;一绿是鼓励农民山塬发展烤烟产业川道发展蔬菜种植。这在当时来说,不失为探索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加快实施既定的工作思路,把发展煤炭工业的口号变成落地生根的支柱产业,那就首先要争取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为发展地方经济打开绿灯。为此,他亲自率队去省城,上北京跑部委,争项目,争计划。
据与他同行的人后来讲,在去原煤炭部争取列入国家产煤重点县的项目时,煤炭部的计划目录上,根本就没有崇信县的名字。眼看项目审定近在眼前,老县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拿着材料简介,去煤炭部逢人就发。为了引起部里领导的注意,一连几天还不到上班的时间,他就进入大院,去给人家擦桌扫地,清扫院里的卫生。他的这一举动,使上班的领导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此人原来是甘肃省一个县的县长,为了争取国家重点产煤县的列项,竟然放下县长的身段,充当起了打扫卫生的杂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受他执着的精神感染再加崇信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依据,终于使崇信县有幸跻身于国家重点矿区和重点产煤县的行列。
有了政策的护航,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崇信的能源开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上世纪末,全县只有大小四对矿井,煤炭总产量不足100万吨的生产规模,到如今八对大型的现代化矿井,年实现产能近700万吨,已成为全县的龙头产业。崇信县也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县,一跃而成具有经济活力的工业强县,跃升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平凉项目区。
崇信县经济社会和城乡面貌飞跃式的发展,说实在的,就是以煤为支点的。煤炭产业贡献的比重,远大于一三产业的贡献。正是由于煤炭能源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动了全县其他产业的同步兴起。为当地人的就业创收拓宽了门路,为崇信人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前人铺路后人走。崇信能源基地火热发展的现状,得益于有丰富的资源赋存条件,得益于崇信人民诚实耐劳,持续苦战的精神,得益于曾经为这方土地的发展而注入心血,付出责任与努力的人民的公仆。说老实话,没有这种责任与精神的真诚付出,就不会有崇信社会发展的新面貌,这是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