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秩诗心,笔底春秋
文/张绍钟
八十余载的岁月长河,在宋宗友老大哥的鬓角刻下霜华,却未在他的心底熄灭对生活的热忱。让人动容的是,这位年过八旬的长者,竟以“日赋一诗”为日常,在时光的褶皱里,一笔一画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诗意天地。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棂,或许他已端坐桌前,指尖捻着笔杆,目光掠过窗外的草木,或是追忆过往的片段,那些散落在日子里的细碎感触,檐下燕子的新泥、街头孩童的笑闹、老友重逢的温酒,甚至是晚风拂过窗台的轻响,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无艰深晦涩的典故,每一首短诗都像一捧带着温度的泥土,质朴却饱含真情,是他对生活最直白的热爱与记录。
三千多首诗,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三千多个日夜的坚持。对年轻人而言,每日坚持一件事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或许也曾有过提笔时的思路凝滞,或许也曾因身体疲惫想过暂且搁置,但他终究未曾放下手中的笔。这份坚持,早已超越了写作本身,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不因年龄增长而放缓脚步,不因时光流逝而消磨热爱,反而以学习为舟,以笔墨为桨,在人生的后半程开辟出一片澄澈的精神园地。
宋宗友老大哥的诗,或许不会被收录进煌煌诗册,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它让我们看见,学习与热爱从无关年龄,八十岁依然可以是新的起点;它也让我们明白,最动人的文字,从来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对生活永不停歇的感知与记录。这份“活到老,学到老”的执着,恰似寒梅傲立枝头,在岁月深处绽放出最动人的芬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驻足仰望,更值得我们奉为榜样,在自己的生活里,也种下一颗坚持与热爱的种子。
煞尾再赋三首送宋宗友大哥:
(一)
赞宋宗友大哥暮年赋诗
霜鬓犹燃笔底春,朝吟暮赋未辞频。
三千雅韵凝心血,一寸诗心抵岁尘。
墨里光阴留雅趣,笺中日月记清真。
莫言桑榆风光晚,椽笔挥时胜少年。
(二)
赠宋宗友大哥暮年诗兴
杖朝年岁兴难收,每日裁诗不肯休。
字句推敲凝晓露,情怀寄托付清秋。
三千篇什藏丘壑,一片丹心志未酬。
莫道光阴催鬓老,诗魂长伴白云悠。
(三)
感宋宋友大哥暮年赋诗
白发萧疏志未沉,案头诗稿叠成林。
朝观晓日寻佳句,暮对残灯琢雅音。
三秩光阴凝笔力,千章锦绣见丹心。
桑榆莫道无多景,且看先生赋里春。
二
霜叶映春潮
邹铁军
与江城关工事业的新答卷
文/张绍钟
松花江的流水奔涌不息,见证着江城吉林的岁月更迭。当邹铁军卸下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重担,并未选择在退休生活中闲庭信步,而是接过了吉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接力棒,让历经16个单位、27个岗位锤炼的才干,在青少年教育的沃土上续写新的篇章。
这位从基层乡镇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老党员,深知青少年成长之于城市未来的分量。上任伊始,他便带着调研本走遍了江城的街巷校园:在桦甸市非公党建服务中心,他仔细端详"五色分类法"动态管理体系的成果展示,为资源整合服务青少年的做法点赞;在丰满区沿丰街道,他走进"党群关爱之家"的功能室,与书法爱好者亲切互动,提笔题词寄语;在常山镇文体活动中心,他反复叮嘱要让活动阵地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成长乐园。
邹铁军到昌邑区关工委表示有一批忠诚敬业、甘于奉献的“五老”,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日常活动丰富多彩、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不仅有“五彩课堂”“国学微讲堂”“三位一体”等工作品牌,还在青少年“心灵驿站”、小喇叭进校园、网格化管理、“五好关工委”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是全市关工委系统学习的榜样。总之他先后去磐石市博物馆、高新区、船营法院等等。每一处足迹里,都藏着对"把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执着践行。
宣讲台上的他,依旧是那个口才折服众人的"老讲师"。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八大意识"的深刻阐释,从抗战精神中的家国担当到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路径,他的讲座总能跨越年龄的隔阂,让青少年听得进、记得牢。国庆前夕为高校新生授课时,他将历史传承与时代要求熔于一炉,让"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信念在年轻心中扎根。而这样的宣讲,早已融入他的退休生活,重大节庆日的理论讲座档期需提前预约,100余次宣讲背后,是不变的育人初心。
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市关工委的工作如春风化雨般铺开。“中华魂”主题读书捐赠活动为石井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送去2000多册经典书籍,让老少共读的书香漫溢校园;部门联动的关爱网络不断织密,从产业基地里助力青年创业的指导,到社区家风家训园中的美德熏陶,全方位护航青少年成长。他深知关工委的力量在“五老”,更在协同合力,于是着力推动组织建设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爱心力量汇聚成育人暖流。
如今的邹铁军,依然保持着在职时的工作节奏:清晨的办公室里,他会先梳理最新的育人政策;午后的座谈会上,他会牵头研讨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路径;傍晚的灯光下,他还在修改着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调研报告。这份退而不休的坚守,让他成为吉林市“银辉人才”发挥作用的典型代表,更收获了省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的殊荣。
松花江的霜叶红了又落,而邹铁军带领关工人种下的希望种子正在发芽。当看到孩子们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仰,在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在关爱帮扶中健康成长,这位鬓角染霜的老主任眼中总有暖意流转。正如他钟爱的书法艺术般,笔力藏锋处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墨香弥散时是滋养未来的深情,在江城大地上书写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动人篇章。
′三
祖国在我们心中
每当我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每当我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响在耳边。
我都会热血沸腾,心中顿时燃起自豪的火焰。
我是中国人,我拥有龙的精神真传。
看!
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间。
听!
滔滔黄河水勇往直前,一浪接一浪拍打着岩石岸边。
望!
昆仑山巍峨直插云天,山峦起伏,峭壁屹立高不可攀。
教会了我们纯洁,和平的是冰山上的雪莲!
教会了我们自强,乐观的是大海中的乳燕!
教会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是黄河边的山丹丹!
祖国有着绵绣山川,可一想到这美丽的国家,她那么強大,谁敢侵犯!
为我们有这样富饶强大且美丽的国家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温暖。
不论何时何地,祖国在我的心中,在你的心中,祖国在我们的心中立地顶天。

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