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叶映春潮
邹铁军与江城关工事业的新答卷
作者张绍钟
松花江的流水奔涌不息,见证着江城吉林的岁月更迭。当邹铁军卸下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重担,并未选择在退休生活中闲庭信步,而是接过了吉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接力棒,让历经16个单位、27个岗位锤炼的才干,在青少年教育的沃土上续写新的篇章。
这位从基层乡镇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老党员,深知青少年成长之于城市未来的分量。上任伊始,他便带着调研本走遍了江城的街巷校园:在桦甸市非公党建服务中心,他仔细端详"五色分类法"动态管理体系的成果展示,为资源整合服务青少年的做法点赞;在丰满区沿丰街道,他走进"党群关爱之家"的功能室,与书法爱好者亲切互动,提笔题词寄语;在常山镇文体活动中心,他反复叮嘱要让活动阵地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成长乐园。
邹铁军到昌邑区关工委表示有一批忠诚敬业、甘于奉献的“五老”,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日常活动丰富多彩、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不仅有“五彩课堂”“国学微讲堂”“三位一体”等工作品牌,还在青少年“心灵驿站”、小喇叭进校园、网格化管理、“五好关工委”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是全市关工委系统学习的榜样。总之他先后去磐石市博物馆、高新区、船营法院等等。每一处足迹里,都藏着对"把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执着践行。
宣讲台上的他,依旧是那个口才折服众人的"老讲师"。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八大意识"的深刻阐释,从抗战精神中的家国担当到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路径,他的讲座总能跨越年龄的隔阂,让青少年听得进、记得牢。国庆前夕为高校新生授课时,他将历史传承与时代要求熔于一炉,让"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信念在年轻心中扎根。而这样的宣讲,早已融入他的退休生活,重大节庆日的理论讲座档期需提前预约,100余次宣讲背后,是不变的育人初心。
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市关工委的工作如春风化雨般铺开。“中华魂”主题读书捐赠活动为石井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送去2000多册经典书籍,让老少共读的书香漫溢校园;部门联动的关爱网络不断织密,从产业基地里助力青年创业的指导,到社区家风家训园中的美德熏陶,全方位护航青少年成长。他深知关工委的力量在“五老”,更在协同合力,于是着力推动组织建设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爱心力量汇聚成育人暖流。
如今的邹铁军,依然保持着在职时的工作节奏:清晨的办公室里,他会先梳理最新的育人政策;午后的座谈会上,他会牵头研讨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路径;傍晚的灯光下,他还在修改着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调研报告。这份退而不休的坚守,让他成为吉林市“银辉人才”发挥作用的典型代表,更收获了省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的殊荣。
松花江的霜叶红了又落,而邹铁军带领关工人种下的希望种子正在发芽。当看到孩子们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仰,在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在关爱帮扶中健康成长,这位鬓角染霜的老主任眼中总有暖意流转。正如他钟爱的书法艺术般,笔力藏锋处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墨香弥散时是滋养未来的深情,在江城大地上书写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动人篇章。
′
祖国在我们心中
每当我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每当我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响在耳边。
我都会热血沸腾,心中顿时燃起自豪的火焰。
我是中国人,我拥有龙的精神真传。
看!
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间。
听!
滔滔黄河水勇往直前,一浪接一浪拍打着岩石岸边。
望!
昆仑山巍峨直插云天,山峦起伏,峭壁屹立高不可攀。
教会了我们纯洁,和平的是冰山上的雪莲!
教会了我们自强,乐观的是大海中的乳燕!
教会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是黄河边的山丹丹!
祖国有着绵绣山川,可一想到这美丽的国家,她那么強大,谁敢侵犯!
为我们有这样富饶强大且美丽的国家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温暖。
不论何时何地,祖国在我的心中,在你的心中,祖国在我们的心中立地顶天。

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