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
曾缄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备注:仓央嘉措原创,诗人据于道泉白话译文重译为七言绝句,实为再创作。
周啸天评鉴:世间有些事是不可兼得的,比如修行与恋爱。《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赵翼《论诗》:“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皆可以与此诗参读。这一首情歌经过诗人的再创作,得到广泛的流传。评价诗之好坏,传与不传是一条硬道理。三、四句是诗中金句,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春望
郭定乾
入望长郊景浩茫,菜花春麦泻晴光。
是谁泼彩川西坝,一片青青一片黄。
何革评鉴:春日的川西坝子,菜花金黄,麦田翠绿,这种黄绿相间的景象如果出现在山区,因其自然割裂、分散,可能不太引人注目,但它出现在广袤的川西平原,连绵不断,自然就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美不胜收。作者用一个“泻”字,表现了在微风吹拂下菜花春麦的情态,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徐徐铺开,无边无际。将自然风光比作一幅彩墨山水,将春日田园的色彩斑斓想象成是有人“泼彩”的结果,形象而生动。今天很多地方兴起了“菜花游”,将“一片青青一片黄”的田园美景转化成为了旅游经济,让更多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如果当时川西坝子也兴起了乡村旅游,相信这优美的田园风光一定是很多都市人的向往。
七七晨读
张明新
桌上诗书静静看,窗添花影曙星残。
老来心已平如水,读到卢沟忽起澜。
陈通武评鉴:经史子集,读书饱腹,通宵达旦,几忘时日。老来本已心静如水,然读至国恥,却又不能不心起波澜,人心同然也。诗贵以简驭繁,虚实相生,方能得巧。学习了。
清明上坟
王贞友
坟前重又叫声妈,顷刻泪流随雨斜。
草木皆因人感动,周遭齐放白梨花。
张庆辉评鉴:起句之恸可感,承句其来有自,转句故意言它,结句景情合宜。章法老练。
见泰山挑夫折腰
凌泽欣
步履艰辛实可怜,相看泪水一潸然。
叹息衰年吾亦老,已无能力为分肩。
吴惠良评鉴:通过描绘挑夫的步履维艰和作者的泪水潸然,展现了深切的悲悯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在创作方法上,这首诗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有相似之处,都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和自身的情感共鸣。
甲辰元夕灯会偶遇
彭诗云
灯海擦肩幻亦真,回眸眼角有余温。
秋波早在江湖老,不肯随风送旧人。
陈明琴评鉴:此诗妙在以微见著,于矛盾中见深意。“眼角余温”藏刻骨深情,“秋波已老”含彻骨决绝。不写重逢欣喜、错过怅惘,独写历经沧桑后的克制——爱得真切却断得彻底,将千言万语凝于留白,殊为难得。
村居
杨先义
翠叶青藤各写真,窗前鸟语更清新。
苔阴小院风光好,久坐开襟不染尘。
唐有名评鉴:这首绝句意境清新自然、幽静雅致,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可人;语言简洁明快,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炼字方面颇见功底,如“写真”一词赋予了自然景物一种灵动的生命力,仿佛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自然之美。
山居杂咏
杜兰翠
微凉夏夜野山居,携酒篁丛意自如。
地远莫言生计少,清风明月一心锄。
杜兰奇评鉴:这首《山居杂咏》意境清新悠远,颇有韵味。夏夜山居的清幽,携酒漫步于竹林的自在惬意,山居生活的独特感悟,无不让人神往。尤其是末两句与“清风明月”为伴而乐在其中的诗意抒写,富含哲思,余味悠然,令人难忘。
与妻忆旧
吴江
我读诗书妻种花,黄昏小院两杯茶。
笑谈初恋几多事,争说当年是傻瓜。
唐广浅评鉴:此为吴江老师获奖作品。起笔叙事,暗示夫妻各自身份。次句交代时间地点,黄昏即傍晚,亦喻暮年,茶为道具,进一步阐明二人世界。后两句写情境,拉开了时间和空间。夫妻打趣,意味深长。此诗言简意赅,耐人品味。
新都中秋
罗富贵
古寺秋钟塔影深,南亭水榭夜沉沉。
木樨源自昇庵手,攀折蟾宮一万寻。
耿春艳评鉴:全诗四句三转,从实景到典故再到想象,层层推进。诗人通过古寺、秋钟、木樨等意象,将中秋月色、历史记忆与人生抱负融为一体,在静谧的夜色中寄托着深远的情思,体现了传统文人"物我交融"的审美情趣。
眷村逢国军老兵遗孀
张庆辉
烟雨迷蒙小巷偏,矮檐老妪拄阶前。
或因借问乡音重,忽道夫家在四川。
张建兰评鉴:首句“烟雨迷蒙”“小巷偏”描写环境凄凉,次句“矮檐”“柱”细节刻画“老妪”,进一步深刻勾勒凄凉之境。以“借问乡音重”为转折,引出末句“夫家在四川”,道尽深埋心底的故乡,全诗以环境、人物、叙事为线,借老妪形象,道尽特殊时代环境下的情状,简语藏深慨,历史信息量大,余味悠长,堪为佳作。
逛街
向咏梅
长街柳色又青青,过客闲游第几程?
衮衮擦肩无肯顾,红颜应是不倾城。
周成宗评鉴:此诗由柳色“又”青青起兴,以倦游之问“第几程?”铺垫心绪。核心是“擦肩”的疏离与“应是不倾城”的自嘲。“应是”将否定化为自怜,于古典形式中暗涌幽微,道尽都市擦肩的落寞敏感。
游酉阳桃花源
邓建秋
穿越时空一洞间,豁然秘境露真颜。
绿遮黛瓦千竿竹,青隔红尘四面山。
桃径易迷花揽驻,园庐可托鸟知还。
桑麻深处闻鸡犬,心与溪云许共闲。
胡徳勤评鉴:此作以诗笔为舟楫,载读者穿越时空,直抵酉阳桃源秘境。诗中翠色围合,黛瓦隐现,四面青山隔断红尘喧嚣。桃径迷离,花鸟怡人,桑麻深处鸡犬相闻。诗人不仅绘就了一幅超然尘外的山水画卷,更在“心与溪云许共闲”的结句中,寄寓了与天地同息、自在归真的隐逸情怀,令人心驰神往。
酷暑地摊即景
孟大川
街头摊贩坐,农妇核桃鲜。
暑热路何在,清贫梦不圆。
幼儿母背睡,汗水两身煎。
请问价多少,赚来三角钱。
安全东评鉴:诗为现实底层人物写照,读来戚戚,政见诗家仁心。惟语言略显平易,不遑锻炼。然叙事之诗本不易作,更不易精。本诗能在区区四十字中说事而能生动其眉眼,颇见手段。
消暑
伍世民
映日楼台凝竹阴,闲来拾锦入诗林。
开轩风送荷花气,闭目神交鸥鹭吟。
墨绘远山开境界,曲分流水涤云襟。
扇头作草题梅雪,漫把清凉拂入心。
吴相秀评鉴:这首诗主题鲜明,语言凝练,情感饱满,意境空灵。前两联的“竹阴”“风”“荷花”“鸥鹭”勾勒了视觉与听觉的清凉。颈联以流水声喻琴曲,暗合“高山流水”的典故,赋予消暑以高雅的文人情趣。尤其是尾联引入“梅雪”意象,形成时空错位的清凉感,真是妙不可言。
冬逢丽日谒犍为文庙
罗杜林
兔走龙奔惊岁晚,长空万里一斜阳。
故宫气度留青简,老树风流泛紫光。
千古真儒皆报国,半根侠骨欲登堂。
幽苔寂寞滋还乱,杏叶萧萧色更黄。
唐一宏评鉴:首联点明时令并眼前景,颔联承首联极力展现文庙的气度风流,亦有情感上的铺垫。颈联由文庙而思及真儒之志,托出半根侠骨和报国热肠。此联转得自然,提升了整首诗的思想境界。而尾联的感伤,是岁晚斜阳老树的无奈,更是真儒侠骨壮心不已的英雄老去的悲哀。整首脉络清晰,情怀深沉,耐人寻味。
弈境
陈明琴
竹影摇凉浸石枰,晨昏相对忘营营。
烹茶漫品千秋事,落子轻敲一局兵。
劫火轮环争胜负,方圆经纬演枯荣。
敛收黑白人归后,独枕江湖风雨声。
张元庆评鉴:《弈境》以围棋为媒,道尽人生况味。"竹影摇凉"开篇便勾勒出清幽意境,茶香与棋枰交织,将千秋世事凝于一局黑白。中联"劫火轮环"与"方圆经纬"的对仗尤为精妙,既写棋局变幻,又暗喻世事浮沉。尾联"独枕江湖风雨声"余韵悠长,胜负之外,留下的是阅尽沧桑后的淡泊与孤寂。全诗以棋观世,举重若轻,堪称咏棋诗中的上乘之作。
巡游野人海
杨登榜
雪域风寒雾湿衣,高原地旷野人稀。
三千岁月腾心浪,一朵溜云荡海巍。
且阅波光摇客影,聊收画意入丛薇。
琼楼未必如斯好,独醉天然放鹤飞。
王斌评鉴:四川南江杨登榜《巡游野人海》刊《中华诗词》2023/09总第295期情系河山第11页。此律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野人海”的美丽景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好感觉。首联淡泊从容,自然疏朗,语同随口而出,但情致绵渺。中二联分别从“岁腾心浪”“云荡海巍”“波光摇客影”“画意入丛薇”等意象呈现出“野人海”的美景,动静相宜,句式灵动、夸张柔韧,虽物象丰富但不觉繁杂。尾联巧用比喻,使得“野人海”令人震撼更加令人向往。全诗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句式活泼不失稳健,是为我心中的好律。
织毯女
王晓春
亦是惊天纬地才,赤橙黄绿用心裁。
苍松挺拔青云绕,白鹤翱翔红日来。
织毯挥刀多乐趣,兴家致富不徘徊。
四方商贾争相购,技压群芳笑满腮。
王霓虹评鉴:本诗主题鲜明,立意积极,形象生动,刻画传神,对织毯女的描写,从“惊天纬地才”的才华定位,到用心裁色的专注,再到创作的精美图景、劳动的愉悦、致富的坚定,最后到成功的笑容,层层递进,塑造了一位技艺超群、热爱劳动、自信自强的巧妇形象。
失题
谭顺统
墙角无端鬼火生,依稀陋巷走阴兵。
佛经纵使天天念,禅理何曾个个明。
独步荒山悲草雀,孤吟野水笑风筝。
不堪百合人偷采,手把残枝二目瞠。
陈朝军评鉴:谭顺统的《失题》是一首充满哲理意蕴与艺术魅力的古诗。全诗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幽邃诡异又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世界。在情感上经历了由忧到疑、由孤到愤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鹊桥仙·黛玉葬花
王刚
当年明月,昨宵风雨,转眼繁华落尽。仙姝寂寞贮丝囊,荷锄泣、香消玉殒。
今朝葬汝,何时葬我,休说世家金粉。朱楼梦杳枉前缘,只留得、他人一哂。
付义杰评鉴:全词紧扣“葬花”这一核心场景,以小见大,既还原了黛玉的敏感与悲戚,又延伸出对生命、命运、世俗的深层思考,语言凝练而意蕴厚重,不失为对《红楼梦》经典场景的精准解读与诗意重构。文笔深厚,经典中的再一次经典升华。
声声慢·雷雨后早行
刘明红
风泠未暖,冻雨初收,夜雷犹叩窗扉。晓行间苍茫际,白絮沾衣。琼枝向风漫舞,似争吟、李杜新辞。碎影漾、看寒波浮滟,芳草萋迷。
应是东君力薄,纵淑气、三番总被寒欺。骤醒蛰虫声怯,更待晴晖。天公浅深写意,纵氛霾、亦自成诗。且呵手、向层云开处,觅取春曦。
姚羽推评鉴:这首《声声慢·雷雨后早行》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清晨的独特景致,在寒暖交织的春景中融入细腻情思,意境清幽而富有生机。词中“琼枝争吟李杜新辞”以拟人化手法,让景物似有文思,既呼应“早行”的清雅心境,又暗显词人的文学情怀;“天公浅深写意,纵氛霾、亦自成诗”则以“天公作画”喻自然之美,即便有阴霾,亦有独特意趣,拓宽了词的意境,显豁达之态。整首词以“雷雨后早行”为线索,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丽,情感含蓄,于春寒中见生机,于细微处显心境,颇具韵味。
平台编辑:李菁菁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En05s2ZiV2vusMLfVws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