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江畔的金色交响曲
作者/李绵玉 随笔
国庆假日的风,裹挟着秋阳的暖意,引我驱车向长白山下的延边自治州驶去。未及抵达,沿途的盛景已撞入眼帘:广场上红旗猎猎如焰,村落里笑语盈盈似蜜,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画卷,正以最鲜活的模样铺展在天地间。
十月的风,从长白山的林海深处吹来,携着松针的清冽,拂过层林尽染的山谷。车窗外,枫叶燃得热烈,红似火、黄如金、橙若霞,恰应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为大地披上了最浓艳的节日盛装。车随山路蜿蜒而下,风中的气息渐渐换了模样——稻谷的清甜混着泥土的醇厚扑面而来,那是丰收的秋天独有的芬芳。
行至海兰江畔,眼前的景象让人心头一震:万亩稻田翻涌着金色的浪,风过处,稻穗轻摇,与道旁飘扬的国旗交相辉映,谱写出一曲无需音符的丰收赞歌。“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此刻不再是纸上文字,而是鼻尖萦绕的香、眼底流动的金,是沉甸甸坠在枝头的希望。
踏入民俗村,朝鲜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砖衬着黑瓦,白墙映着蓝天,连檐角的飞翘都透着灵动。屋檐下,辣白菜的脆爽、打糕的软糯、米酒的清甜,交织成最鲜活的人间烟火。身着艳色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是这片金色里最动人的点缀:她们头戴花饰,裙摆随步履飞扬,举手投足间藏着岁月沉淀的优雅。她们弯腰収割拾穗、笑谈丰收,既是大地的耕耘者,也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
若说稻田是海兰江畔的“金色绸缎”,那帽儿山下的苹果梨,便是缀在绸缎旁的“黄金珠串”。观光塔在阳光下矗立,像一枚点亮群山的灯塔,登高而望,漫山的苹果梨挂满枝头,金黄透亮、果香四溢,俨然一片“苹果梨的海洋”。公路旁,摊贩们一字排开,南来北往的车辆不时驻足,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与笑声交织,将丰收的乐章奏得更响。尝一口,清甜脆爽的汁水在舌尖炸开——这是延边独有的风味,是大自然赠予这片土地的甘甜。
民俗村的热闹,更是将节日的氛围推至顶点。朝鲜族的农乐鼓点铿锵,汉族的秧歌舞姿蹁跹,不同的旋律在稻浪间缠绕。孩子们追着蜻蜓奔跑,游客与村民并肩坐在屋檐下,学着用彼此的语言道一声“你好”,不同的声音最终汇成同一句滚烫的祝福:“祖国万岁!”这场景,不正是习近 平 主 席所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的最好诠释?
我站在海兰江的桥上,看清澈的江水静静流淌。它从远山走来,淌过火红的枫林,淌过金色的稻田,也淌过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它像一条温柔的纽带,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紧紧系在一起,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清晨的朝阳再次升起,照亮了江面的薄雾,也照亮了田间轻舞的蜻蜓。此刻我忽然懂得,延边的秋天之所以动人,不仅因“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盛景,更因那藏在每一缕风、每一张笑脸上的“民族团结”。它在枫叶的红里,在稻穗的黄里,在江水的清澈里,也在人们相视一笑的温柔里。
愿这金色的季节永驻安宁,愿这奔涌的江水永润沃土,更愿这片土地上的团结之花,常开不败,岁岁芬芳。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