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芦苇荡的私语
作者:海神观海

芦苇生在水边,向来是极谦卑的。它们不似垂柳般婀娜,亦无荷花之娇艳,只是密密地挤在一处,随着风势俯仰,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响声,便是芦苇荡的私语了。
我每每立于水畔,看那芦苇丛丛,便觉人世间的言语竟不如这草木之音来得真切。芦苇的叶子修长而锐利,中间空心,风一过,便成了自然的箫管,呜呜咽咽地诉说着什么。初闻似觉单调,细听乃知其中大有丘壑——有轻快的摇曳,有沉重的低吟,有急促的呼啸,亦有迟缓的叹息。
春日里,芦苇方才抽芽,尖尖的绿刺破水面,怯生生地窥探世界。此时的私语是细微的,近乎于无,非得屏息凝神方可听见。那是一种新生的悸动,是生命最初的试探。及至夏日,芦苇便疯长起来,高可没人,郁郁葱葱连成一片。风过时,万千叶片相摩挲,其声如潮,浩浩荡荡,将一切人间喧嚣尽数淹没。这时的私语是饱满的,带着草木特有的青气,扑面而来。

我最爱秋日的芦苇。经了霜,它们由绿转黄,再由黄而白,顶上的芦花开了,远远望去,竟如雪覆平野。秋风飒飒,芦花便漫天飞舞,似絮似羽,飘摇不知所终。此时的私语最为苍凉,飒飒声中带着干枯的脆响,仿佛在诉说生命的轮回。有时立于芦苇深处,四顾皆是人高的芦苇,天空被分割成不规则的小块,芦花自头顶飘落,便觉自己亦成了草木之人,与这芦苇荡同呼吸、共命运了。
冬日芦苇尽枯,秆子却仍挺立水中,虽残破而不倒。北风过处,发出尖锐的哨音,似在抗争,又似在哀鸣。冰封水面,芦苇的倒影被冻在冰中,静默无声。此时芦苇荡的私语内化于心,外显于形,成为一种无言的坚守。
芦苇荡中自有生灵。翠鸟倏忽来往,啄破水面,激起涟漪;野鸭潜游其中,忽隐忽现;甚至还有水蛇蜿蜒游过,惊起蛙声一片。这些生灵的声音也汇入芦苇的私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自然,在此处并无分明界限。

我常想,芦苇之所以善私语,概因其中空而虚心。虚故能容,能纳风声、水声、鸟声、人声;虚故能鸣,能发天地之玄音。人心若也能如此中空,或许便能听懂更多自然的私语吧。
芦苇岁岁枯荣,其声年年不同。而人世的变迁,亦被这芦苇荡默默记录,化作声声私语,飘散在风中。有心人若听,便能从中听出天地之理、生命之趣;无心人过之,则不过是一片嘈杂而已。
每至夕阳西下,芦苇荡便被染成金黄,其声亦转柔和,似在作一天的总结。此时我常不愿离去,只想坐在水边,听这芦苇荡的私语,直至星月升空,万籁俱寂。

【作者简介】任学论,笔名海神观海,男,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曾出版诗集《一个人的秋天》《润雨无声的季节》《前世之约》《蝉之悟》,现居东营。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