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青春记忆,回望蹉跎岁月
题记:罗城矿务局桥头矿友举行第七届南宁大聚会活动,笔者作为矿友之一,作为当年的政工科宣传干事,特有感而写。
作者:韦国才

当邕江的风
又一次吹过聚会的窗
我们从各地的方向赶来
像当年从各自的家乡
奔赴罗城的山岗
手里攥着的不是矿灯
是写满矿友名字的名单
脚下走的不是井口的路
是跨越几十年的念想
第七届矿友聚会的旗帜
在南宁的阳光下飘扬
这一次矿友大聚会
我们依然带着
罗城桥头矿当年的风霜
还记得吗
那年的工棚漏着雨
我们围坐在煤炉旁
分享一个烤红薯的香
井下的巷道里
矿灯连成流动的光
你推我一把
我拉你一下
每一步都踩着彼此的心跳
每一次采煤的协作
都是“让我来”的兄弟担当
那些被煤尘染黑的工装
那些下井磨破的胶鞋
不是岁月的沧桑
是我们青春最硬的铠甲
我们曾经用肩膀
扛起过煤层的重量
我们也曾经用笑声
把苦日子熬出了糖

后来的我们
像散落的煤块
被时光的列车
载向广西的四面八方
有的矿友回了故地
有的矿友调去他乡
已经是几十年的岁月了
可我们的心中
总还亮着桥头矿的光
那束光里有井口的号子
有矿区职工食堂的米汤
有当年矿友结婚成家时
大伙凑钱买的暖水瓶
有矿友感冒发烧时
同事热心问候送药
我们以为那些曾经的日子
会被心中的时间遗忘
却仍在每一次的梦里
又回到那个熟悉的矿场
也基于此情此景
我们有了不请的约定
在适当的时间下安排
把散落的记忆重新擦亮
第一届聚会的忐忑
第二届聚会的热闹
直至第七届的从容
每一次的相聚
都是守护青春的记忆
都是回望蹉跎的岁月
在南宁的聚会餐桌前
我们不再谈当年的产量
只聊天伦之乐
只聊夕阳晚霞的风光
只聊孙辈长高了的模样
还有就是谁的血压降了
谁的广场舞跳得最棒
那些曾经一同在井下
并肩多挖煤夺高产的兄弟
如今在邕城的聚会上
依然笑声朗朗
依然把酒杯轻轻碰撞

这不是简单的聚会
是一场精神的返乡
我们矿友守护的
不只是记忆的片段
是那段苦在一起
乐在一起的时光
是那份不抛弃
不放弃的兄弟姐妹情长
罗城矿务局的山还在
桥头矿熟悉的印记还在
我们矿友的青春
就永远不会散场
看窗外的阳光正好
像当年我们第一次下井时
头顶的矿灯一样明亮
第七届罗城矿友南宁聚会
又一次把我们的名字
刻进彼此的生命里
刻进我们岁月的新篇章
下一届和下下一届
我们还要带着笑容赶来
因为我们都知道
只要这群兄弟姐妹还在
青春的记忆就永远滚烫
只要我们矿友还在回望
我们的情谊岁月
就永远充满力量

【作者简介】韦国才,男,壮族,大专学历,广西柳州市人,先后在广西罗城矿务局和广西柳州市单位工作,目前是广西苓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政工及文宣工作,酷爱写作,执之以恒。曾经是《柳州日报社》《柳州人民广播电台》《柳州流通报社》《柳州工会信息报》等多家党报官媒的特约通讯员。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河池日报》《合山工人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文苑》《罗城诗刊》《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百度头条》《今日头条》《江南诗画艺术院》《江月醉桃源美篇》《广西诗词》《中国诗歌网》等纸质报刊和新融媒体公众平台,发表过近千篇新闻报道、长篇通讯、影评、散文、诗作等作品。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