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洛阳市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组织开展教育系统调研,他走进状元红初级中学、老城二小墨香校区,与学校校长、教师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思政引领、文化育人和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实践成果。赵书政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每一个向善的生命,是点燃而非灌输,是不止言传、更重身教,要立足于‘三立三破’,让教育真正回归培养大写的‘人’。”
调研中,赵书政充分肯定学校将价值观塑造、文化传承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育人路径,他指出,思政教育要在真实情境与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育人要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书写一撇一捺中构筑文化自信;因材施教要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内在动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正能量、有担当、追求真善美、胸怀家国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老城区推动教育“三立三破”,即立“育人优先”,破“唯分数论”;立“价值观第一”,破“升学率唯一”;立“日常化浸润”,破“盆景式展演”。通过“润物无声”的教育改革,育人正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在具体实践中,思政教育走新走实。赵书政带头走进课堂,以《品老城文化,悟家国情怀》《解码文化自信 古今辉映最老城》等思政课,激发近万名师生的家国认同与报国志向。在他的“头雁效应”带动下,三年来校(园)长累计讲授思政精品课、示范课近百节,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讲授”转向“双向共鸣”。创新开展“非约定式思政课”探索,把课堂搬进博物馆、纪念馆,让学生成为讲述主角,推出9节思政“金课”,与高校共建“1+2+N”教研体系,思政教育正从“一门课”延伸成“一整条育人链”。传统文化润泽童心,构建学段衔接的“传统文化长梯”:1-3年级童谣礼仪、4-6年级节气诗词、7-9年级哲学思辨,让近2万学生在文化传承中读懂中国。全区大力推进“书法校园”建设,成功创建3所省级书法教育示范校。古香小学每学期由学生题写校名悬挂校门,毕业生自豪地说:“母校的名字是我写的!”常态化开展唐三彩、扎染、剪纸等非遗进校园项目,学生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家国”二字,“中国红”映照童心未来。家长感叹:“文化自信,就写在了孩子的脸上。”因材施教激发潜能,为1.9万名学生定制成长“套餐”,推行“人工智能+创客教育+大数据监测+信息化2.0”四位一体改革,成功获批“河南省大数据学科质量测评实验区”,洛邑初级中学荣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一批特色育人成果。
教育是弘扬真善美、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路径,更是老城区践行“为民情怀”、夯实执政之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老城区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营造“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的成长环境,通过政府精准引导、校家社协同联动、师生家长广泛参与,推动“育人”目标有效落实。让每一位教育者以情怀躬身,让“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这一理念深耕厚植,最终形成“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赛道,每所学校都各美其美”的教育新样态,以更多育人实绩回应百姓期待,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老城新篇章。
赵伟宁、王雪丽,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红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