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瑞哥
赵清娣
楔子
往事并非如烟。倒象村边的小河。风和日丽时,它便温顺如处子,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下流金泻玉;欢快的小调,象轻轻摆动的风铃。风雨偶至,它便脸色骤变,凶相毕露,咆哮奔腾,裹石携沙,把有棱有角的碎石块,摔打成光滑的鹅卵石。疯够了,它便舒适地漫步,身后撇下浩瀚无垠的沙滩。
小蟹们东张西望地爬出来,呼朋喚友,七手八脚地在白花花的沙滩上书写着骗人的鬼话。那些贝壳和鹅卵石们,则忠诚地记载着千古不变的故事。
任是无情也动人。
弦断有谁听?
瑞哥属牛,是牛尾巴。我属虎,是虎头,他仅大我两个月。打记事起我便叫他哥,这一叫就是七十多年。
我们两家住得很近,同在一条不算长的街道 ,农村的四合院,中间只隔了三家。少说也是一、二百年的老邻居。两家长辈要好,隔三差五,一有空闲时间,三娘一一瑞哥的娘总带着瑞哥到我家串门。
“您嬸",三娘脆生生地和我娘打着招呼。
“三嫂”我娘一边笑盈盈地把三娘往家里让,一边向我招手,“你瑞哥来和你玩哩!”
三娘缠着尖尖翘翘的小脚,梳着油光水滑的发髻,鬓边两络短发剪得整整齐齐,别在耳后,白白净净的瓜子脸,脸颊上隐隐透出晕红。特别是那点漆双目,顾盼有神,熠熠生辉。
“那院里人多,孩子们淘气,总不让我省心。”三娘的身后,扯着三娘衣襟,亦步亦趋,跟着一个瘦瘦高高,文文净净象极了母亲眼神的小男孩一一瑞哥。
“该做饭了,一眼看不到,孩子们惹气,我也操不完的心,让他来这院儿和清娣玩,俩孩子玩得来。”
三娘一边说,一边从毛蓝色大襟罩衫的口袋里,摸出一把爆玉米花,放到我的小手里。
是的,他们家人还真是多,爷爷辈老弟兄两个,父辈叔伯弟兄五个,一锅吃饭,这门里边大大小小的孩子没有十个,少说也有八个。瑞哥文静些,不喜欢打打闹闹,到我们家,其实很大成分是象现在的托管。
我和瑞哥的友好来往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们俩玩的大部分节目是极普通的,走花窑,走四步丁,跳房子,打弹子,跳绳。
瑞哥弹子弹得极好,我总输,有时他已成虎,我还一只窑都未进,连“剥虎皮”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俩玩够了,我奶奶会用小树枝在地上写天,地,全,神,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我们也学着比划。最难写的字是奶奶娘家的姓:賈字。
再后来上小学,我们同班。二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八课是《燕子飞回来了》,分角色朗读,我们代表赵寨小学,参加普通话比赛。茂哥是燕子妈妈,瑞哥是小燕子,我是叙述者,率先出场。
“《燕子飞回来了》”,我怯怯地背诵着,声音越来越响。“春天,小燕子跟着它妈妈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飞过一座座高山,山上盘着一条条公路,小燕子说:”——本来我朗诵时要加动作,但我一紧张就忘了。至今回想起来,还感到遗憾。有点象阿Q嫌他的圆未画圆一样。
“妈妈,我们去年经过的时候,山上没有公路,是不是走错了?”,瑞哥清脆的童音响起。
“孩子,你看,这院子里不全是熟人吗?"茂哥故作老成,左手拉瑞哥,右手指台下。那样投入,那样煞有介事。又故意把熟人的shu音,咬得重重的。回想起来,我们三人在舞台上,那造形,简直就是三只待飞的雏燕。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继之,台上台下,掌声一片。我们手牵手一次次谢幕。
后来,我们一齐考上了偃师二中,又一齐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
六五年,我俩代表偃师二中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选拔赛,经过县,洛阳地区(那时叫行政专署)所辖九县,分片淘汰,层层选拔,我俩过关斩将,终于登顶,取得代表洛阳地区参加省赛的资格。那一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俩情不自禁,拉着手团团转,也不知是哭是笑。在外人的眼中,我俩就是那次的焦点,金童玉女,出类拔粹。用瑞哥的话说,叫鹤立鸡群!
现在每每看球赛,见到“莎、头”站在领奖台上时,禁不住心潮澎湃,眼前幻化出60年前我和瑞哥……
两年后,命运之神又一次眷顾,十八岁的瑞哥穿起军装,戴上军帽。更显得英俊,潇洒,端庄,大方。
瑞哥的背影淡出了我的视线,我既替前途无量的哥哥骄傲,隐隐约约,又有一絲淡淡的忧伤……。
半个多世纪后,在丹桂飘香的金秋,老同学聚会。那陌生又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我面前!瑞哥象天外来客,俊朗飘逸。挺直的腰板,套一件浅米色夾克衫,下身着一条麻灰色西裤。短发微卷,面庞刚毅,眉飞八字,睛如寒潭,目光炯炯,顾盼生辉——除了微微染霜的两鬃,岁月几乎没给他留下其他痕迹。
“瑞,…哥”我期期艾艾,嘴唇微翕。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当瑞哥伸手向我跨出两步时,我才怯怯地迎上前去,情不自禁,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我惶恐地仰起脸,四目相对,一时无语。两眼突然模糊,时光似乎倒流。两双手相握,久久,久久……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垂垂老矣,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电波为我们架起飞虹。咫尺天涯,千里已不是距离。昨天,电话刚刚接通,哥急急问我,啥时候回洛阳啊?回来一定先来看看哥!奔八的老人,兴奋得语无伦次……
回,一定快回!越快越好,我暗暗下定决心。
九月修订于仙林湖畔
个人简介:赵清娣,河南洛阳人,偃师作家协会会员。长期在偃师市直中学任数学教师,喜爱文学,2005年退休后,笔耕不缀,屡有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