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庐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系列稿件之十一
关于读书会的三点说明
——在“琼楼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上的开场发言
文/云蒙山人
尊敬的吴琼老师、各位文友、各位同学:
按照读书会拟定的议程,我这个开场发言的责任是介绍活动初衷。不是初中高中的“初中”,而是本心、真心的“初衷”。直白地讲,是我们这次“琼楼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的发起动机。
关于这一点,我还是有话可说的,我很乐意从三个方面去慢慢叙说,分别是吴琼其人、吴琼与我、说读书会。
先说吴琼其人。概而言之,魅力无穷,努力无穷,实力无穷。吴琼老师1966年生于陕西商洛市洛南县永丰区,用他的话说,生于乡村,活于城市。在逼窄且艰难的生存中,吴琼于2005年开始小小说创作,先后在《百花园》《文艺生活》《文学港》《牡丹》《小说月刊》《短小说》《微型小说》《打工族》《古今故事报》《百家故事》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多篇作品,一部分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入选花城出版社《中国微型小说年选》,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出版小小说集《唱着生活的男孩》《一里一里的阳光》《半个苹果的爱》《一条自由飞翔的鱼》《非主流》等个人作品集。其中,《一条自由飞翔的鱼》在不到两年时间,由文心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江西高校出版社三家竞相推出,销量惊人,效益可观。
吴琼老师同时又是《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的主编。在北京从事出版工作后,他助力洛南、商洛乃至陕西诸多文友圆了自己的出书梦、作家梦。从这个意义上讲,吴琼的实力、潜力、耐力都是无穷的。他的最新作品集由小小说教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杨晓敏作序,这是把许多所谓作品甩摆出36条街的荣耀。吴琼老师虽然怒辞陕西省某文艺团体会员,但是依旧担任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副会长。这实力、这名气,我以为在商洛只有一个人能够比肩,那就是专业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商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卢芙荭先生。当然,这次他也发来了贺信。
再说吴琼与我。自2017年10月担任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首届顾问以来,我和吴琼先生有了更多的交集。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渠道阅读他的作品,被这些带露水、接地气、沾泥土、透温度的文字所吸引。另一方面,通过吴琼老师多次大力赞助洛南爱国乡文学小组全国征文颁奖活动,多次捐献作品集作为作为奖品,我被他的敬文学、爱故乡、重情义的人品深深折服。
特别是年过天命后,吴琼先生毅然北漂,在个人公众号连续刊发针砭时弊的热辣文章,更让我看到了他以文学当匕首、做投枪、宣道义的艺术家的人格操守与社会担当,这让我对吴琼先生的正气傲骨深深倾倒。正因为如此,我不但自己每书必读,读后必评,而且评论《文学非主又何妨》被吴琼老师收入他的作品集《非主流》,跟上他火了一把。
由此,我萌生出一个念头,我们能不能冲破“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传统怪圈,让我们实至名归的著名小小说作家(当然不只是小小说作家)在他的故乡引发关注、发挥作用、赢得认可?这样,自然而然切入第三个话题——说读书会。
说起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琼楼玉语·山居书香”。为什么把这个作为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我在这里稍作解释。《琼楼文集》第308页,吴琼先生对“琼庐”的起根发苗已经有了详尽说明,这里不再发挥。
咱们陕西人,特别是洛南人,“欧”“屋”不分。我看到“琼庐”,脑海中立马跳出“琼楼”“琼楼玉宇”,用近音“楼”替换为“庐”,加之作家”笔名“江东璞玉”的“玉”和本名琼中之“玉”合二为一,“琼庐玉语”就这样一“语”双关,诗意有了、内涵有了、初衷也有了。围绕琼楼文集,凭借吴琼作品,希望我们金口玉言、玉语不羞、玉语不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山居书香”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所在新居定名为“云蒙山居”,这次活动自始自始至终氤氲着书香,而且山居书香的“书”与琼庐玉宇的“玉”相对仗,多少有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味道。希望这个读书会能促进了解,唤起共鸣,发挥榜样引路,推动创作繁荣。一会,我们将设立“答读友问”环节,由吴琼先生解答读友们的阅读和写作、做人与处事、生活与文学的疑问与困惑。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吴琼先生是专门网上抢票千里返乡的。本次活动参与者手中的作品集,全部由吴琼先生爱心捐赠。中午的工作餐也由他坚持提供。吴琼先生还为大家制作了精美的书签,购买了丰富的零食水果。活动结束后,他又将匆匆继续北漂首都,继续写作的漫漫征途——他是真正尽最大力量努力回报我们对他作品的关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吴琼先生的全力付出!
预祝我们的“琼庐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各位读友对云蒙山人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大家对麻坪的深情厚谊!特别感谢淑娟老师对二中麻坪籍学生的极度偏爱。愿这次活动在广大麻坪学子的心田里播下一颗文学的金色种子,愿它在你们未来的勤奋耕耘中,成长为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