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ANGJIEKUAILEYUANWEN YUEDU 订婚吟
——贺挚友魏斌子恽顺订婚志喜
文/也求
适值仲夏,荷风送香。忽得魏斌兄佳音,知其子恽顺将于桂林资源与闫氏女溶淇缔结婚约。千里传书,情谊愈重;屏前观礼,欣慰难言。遂作此篇,以寄衷怀。
昔有魏生恽顺,幼承寒门之训。九六年生,苏北泗阳人氏。总角之年,尝历风霜:椿萱分袂,燕垒倾颓。幸有严父执教鞭以持家,披星戴月;携稚子而度日,啜菽饮水。然蓬门虽贫,未堕青云之志;藜藿充膳,犹存白玉之心。及至弱冠,负笈远游,学成而寓居鹭岛,投身环保之事。治浊流以还清碧,护青山而守丹诚。此间十载,孤鸿振羽,独木成林。
闽水潆洄,赣江浩荡。因缘际会,得遇溶淇。闫氏佳人,零三年生,桂州灵秀所钟。幼习诗礼,长攻医美之术。杏林分秀,巧手修得月貌;兰室生春,仁心滋养花容。昔在南昌,初识魏郎。观其行止,慕其端方;察其襟怀,爱其坚毅。自此湘漓波暖,暗通鱼素;庾岭梅新,频寄芳音。
今者两家盟约,缔结秦晋之好。魏斌兄携子南行,越二千里云月;闫府君开门纳婿,聚百十众亲朋。资源县城,张灯结彩;资江岸畔,设醴陈牲。见画帧之中,红绸漫卷,金盏交错;恽顺执手,溶淇低眸。恰似白桦挺秀,木棉垂英,双影相映,俱是韶华正好。
吾与魏斌,总角相交,情逾手足。遥想少年时,共照马灯,同诵诗书。今观子侄成家,恍若昨日垂髫,今朝比翼。尤感恽顺此子,生于困顿而不怨,长于艰难愈自强。昔时孤雏,今展鲲鹏之翼;旧年寒士,终得琴瑟之谐。更喜溶淇慧眼,不慕浮华,但重品行。择君子于微时,许终身以相伴。
今朝订婚,乃人生新程之始。愿恽顺如闽南榕树,根深叶茂,担当门户;望溶淇似桂林丹桂,香远益清,温润家室。他日携手鹭江,应记环保初心不改;并肩象山,勿忘医美仁术常施。世事浮沉,当相濡以沫;人生起伏,须互励以诚。
谨以数言,遥寄祝福:愿尔佳偶,如鼓瑟琴。青山同守,绿水长吟。今朝礼成,永结同心。
——斌兄挚友也求谨贺于乙巳乙酉乙巳日
陈德贵,笔名也求,江苏泗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成员。诗歌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江南诗》《延河》香港《流派诗刊》等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有多件作品被《中国微信诗歌年鉴》《江苏诗歌年选》《江苏诗歌地理》《当代300位微信诗人脸谱》等诗歌选集收录。著有个人诗集《诗路漫漫》。获得过首届“中华诗词大奖赛”优秀奖、中国太湖风“鼋渚春涛”诗歌大赛诗歌奖、《江苏大众文学报》诗歌奖、2017年中国诗歌网江苏频道爱情十四行诗征文比赛“十佳爱情诗奖”、2018年魅力朱备首届诗歌征文大赛“九子岩诗歌奖”等多项诗歌比赛奖项。
一曲深情的时代见证与祝福
——也求贺挚友魏斌子恽顺《订婚吟》赏读
文/古之初
近日,有幸读到也求先生为挚友魏斌老师之子魏恽顺与闫溶淇女士订婚所作的《订婚吟》。这篇以传统赋体写就的文章,初看古风盎然,细读之下,却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真挚动人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篇贺文,更是一份深情的时代见证,一封温暖的人生祝福。
文章开篇便是“适值仲夏,荷风送香”,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一个清新美好的时节。作者因收到魏斌老师的佳音,得知其子将订婚,于是“作此篇,以寄衷怀”。这个开头非常平实,交代了写作的缘起,让我们立刻感受到,这古雅的文辞背后,是两位老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通篇采用赋体,多用四六骈文,如“千里传书,情谊愈重;屏前观礼,欣慰难言”,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未让形式束缚内容。文中大量融入了极具现代特色的词汇与场景。
我们看到“九六年生”的魏恽顺,“零三年生”的闫溶淇,精确的年份让两位年轻人形象瞬间具体起来。“投身环保之事”、“攻医美之术”,点明了他们的职业,一个是治理浊流、守护青山的环保工作者,一个是修得月貌、滋养花容的医美从业者。就连他们的相识,也颇具现代色彩:“昔在南昌,初识魏郎”。而订婚仪式的描写,“资源县城,张灯结彩;资江岸畔,设醴陈牲”,以及“屏前观礼”、“见画帧之中”等语,既保留了传统仪式的庄重感,又巧妙地暗示了可能存在的线上观礼方式,非常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
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写法,让古老的文体重新焕发生机。它让我们看到,真挚的情感是超越文体的,无论是用文言还是白话,那份为友人感到欣慰、为晚辈寄予厚望的心情,是相通的。
这篇文章的核心人物,是两位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年轻人。
作者用饱含同情与敬意的笔触,勾勒了魏恽顺的成长轨迹。“幼承寒门之训”,却历经“椿萱分袂,燕垒倾颓”的家庭变故。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坚毅的父亲——魏斌老师。“严父执教鞭以持家,披星戴月;携稚子而度日,啜菽饮水”,这几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身为教师的父亲,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一边坚守教育事业,一边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抚养成人。这正是魏斌老师身份的生动体现: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更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的父亲。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魏恽顺,“蓬门虽贫,未堕青云之志;藜藿充膳,犹存白玉之心”。他通过努力求学,最终“寓居鹭岛(厦门),投身环保之事”。从苏北的“寒门”到厦门的“环保事业”,这条路,是一个年轻人用知识改变命运,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奋斗之路。作者由衷地赞叹“此间十载,孤鸿振羽,独木成林”,这是对魏恽顺自立自强、事业初成的最好肯定。
而女主角闫溶淇,则被描绘成“桂州灵秀所钟”的佳人。她“幼习诗礼,长攻医美之术”,既有传统的内秀,又掌握了现代的技能。她与魏郎在南昌相识,因“慕其端方”、“爱其坚毅”而倾心。作者特别称赞她“慧眼,不慕浮华,但重品行。择君子于微时,许终身以相伴”。在当今社会,这份不看重物质条件,更看重对方人品与潜力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
两位年轻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通过努力奋斗,在城市立足,并追寻自己事业与爱情的当代青年的缩影。他们的结合,是两颗美好心灵的相互吸引,也是两种正向价值观的彼此契合。
作为魏斌老师的挚友,也求先生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这里有对老友的情谊:“吾与魏斌,总角相交,情逾手足。遥想少年时,共照马灯,同诵诗书。”寥寥数语,勾勒出两人穿越数十年的深厚友谊。正因如此,他看待魏恽顺,便带有了父辈的视角:“今观子侄成家,恍若昨日垂髫,今朝比翼。”这种看着孩子长大成家的欣慰与感慨,极易引发任何一位长辈的共鸣。
因此,他的祝福也格外恳切和富有深意。
他祝福两位年轻人的未来:“愿恽顺如闽南榕树,根深叶茂,担当门户;望溶淇似桂林丹桂,香远益清,温润家室。”这两个比喻极其精妙,既结合了两人工作生活的地域(厦门榕树,桂林桂花),又寄予了男性当如榕树般坚韧有担当,女性当如桂花般清远能润家的美好期望。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祝福并未停留在家庭层面,还延伸到了他们的社会角色:“他日携手鹭江,应记环保初心不改;并肩象山,勿忘医美仁术常施。”这是长辈对晚辈最宝贵的提醒:无论人生阶段如何变化,不要忘记事业的初心与职业道德。环保是为守护绿水青山,医美是为传递自信与健康,这都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工作。这份祝福,将个人幸福与职业追求紧密结合,格局宏大。
文章的结尾,“青山同守,绿水长吟。今朝礼成,永结同心”,既呼应了两位年轻人所从事的环保与美丽事业,也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如青山绿水般恒久长青。
总而言之,也求先生的《订婚吟》,以其古朴雅致的形式,承载了最真挚温暖的现代情感。它让我们看到父辈的坚韧与深情,也看到年轻一代的奋斗与选择。它既是对魏斌老师父子情深、教子有方的一份致敬,也是对魏恽顺和闫溶淇这对佳偶最美满的期许。
在此,我们作为读者,也愿借此文传递的吉光片羽,向魏斌老师及全家,以及两位新人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祝贺魏斌老师,您多年的辛劳与付出,终见硕果,愿您欣慰安康,尽享天伦之乐。
祝福魏恽顺与闫溶淇,愿你们如文中期许,在往后的岁月里,执子之手,风雨同舟,既能在各自的事业领域发光发热,更能将小家经营得温馨美满,共同书写属于你们的、精彩而坚实的人生篇章。愿你们琴瑟和鸣,永结同心!
2025.10.4于谁传道上
《成子湖诗刊》2025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