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双节良辰,我与马际童、肖政委夫妇、王雁、韩向建、李晓明、陈丽琦等几位电视台旧友围坐茶叙,指尖茶烟袅袅间,尽是光影幕后的旧时光。我们聊起往昔合作的默契与欢畅,也念及马际童、曹毓选两位导演是我入党介绍人;这份藏在记忆里的情怀,是数十年来伴我前行的满满正能量,从未褪色。
那些共赴创作的日夜、并肩奋斗的热忱,早已将彼此的情谊酿成了化不开的陈年佳酿。即便如今皆已退休,每逢节假日的问寒问暖、相聚时的晚年闲话与往事追忆,仍像一束暖光,焐热了岁月。这份在光影里沉淀的情谊,注定会在无数个相聚的日子里延续,愿我们的友谊,如茶般醇厚,似酒般绵长,地久天长。

《双节茶叙话旧:藏在光影里的幕后暖情》
作者/播讲:侯玉婷
双节恰逢秋意浓,细碎桂香揉进假日的缝隙,也落在导演马际童与肖政委夫妇铺展的茶席上。电视台的老友们围坐茶台旁,升腾的不只是热气,更是几十年攒下的光影记忆;导演王雁爽朗的笑声、陈丽琦温暖的问候,监制韩向建谈及《与法同行》时的专注,主持人李小明递来水果时的热忱,还有曹毓选导演眼角那道因常年紧盯摄像机刻下的细纹,都在茶香里鲜活起来。

总有人说主持人台前最风光,可我们这些浸润过演播厅烟火的人都懂得:话筒里每一句流畅,都藏着幕后无数双托举的手。特别记得马际童导演攥着晚会流程表,在后台踱着步喊“灯光再亮些”,随即场上“321开始”;直播灯骤亮时,我们站上主持位,直面电视里千万双眼睛与现场数百道目光。曾在台里撞见马导演,她一手夹着两岁半的儿子,一手拖着砖头般沉的磁带,问起缘由,只答“没人带娃,任务又紧,只好带孩子去剪辑房”,空调房里冷了便用绒布裹紧孩子,这份敬业,早刻进了岁月细节里。

曹毓选导演的严谨,藏在演播厅的每处调度里;在广州街巷扛着摄像机追镜头、调角度的身影,是他最鲜活的注脚;编辑们趴在案头改台本的模样,让咖啡香都晕染成职业里的标点符号。从来没有独角戏:导演的统筹调度、摄像的镜头捕捉、调音师的旋律铺陈,像拼积木般将零散片段攒成银屏上的完整,才酿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小节目。
在工作的这些年里,所有的编导,还有音响、摄像师傅们,待我从不像普通同事,反倒像亲姐妹般温暖亲切。他 她们如遇到困难时都乐意找我帮忙,而我则义无反顾的将他 她们的困难迎刃而解,于是,我乐此不彼。

前几年和编导陈丽琦合作拍摄“粤讲粤掂”,需要用粤语表达,我是北京土生土长,来广东30多年了粤语却说得比学步孩童还生涩,怎么都讲不好。记得在荔湾区的青石板老巷里,她耐着性子一字一句教我:“早晨好”,反复教了好几遍,我还是把“晨”字念得不够正宗,那几句粤语始终说得不咸不淡。拍摄收工后,她拉着我钻进巷子里一家小吃店,点了两碗云吞面。热气腾腾的面端上来时,她笑着鼓励我:“别急,下次咱们再慢慢磨。”那天的云吞面,热乎气裹着烟火香,比粤语台词更暖,也让我这个异乡人真切尝到了“亲切”的滋味。

最难忘的,是入党那天。马际童与曹毓选两位导演做我的入党介绍人,他们在党旗下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做台上台下都干净的人,要有敬业精神。”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藏了二十多年。如今我们再相聚,他们仍会用当年那语重心长的语调提起这句话;这份情感深沉得像陈年老酒。即便我退下来了,他们也总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念叨着“要发挥专长,多读多写些文章,让晚年生活丰富起来~”从前在大小节目里,他们对我要求严格;如今围坐在茶桌旁,却是满目的温软。后来我才懂得,那些年的严格与如今的温和,原是同一份真心。
两位导演不仅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更教会我以党的原则做人做事。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记在心里,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我心里都揣着满满的正能量。

退下来这些年,节假日的相聚成了最珍贵的仪式。我们聊当年晚会时严谨认真,圆满成功的不易,聊谁在直播时忘词又机智圆场,聊大家是如何敬业,为观众们送上无数场精彩的大 小晚会,也聊如今的融媒体时代,手机就能当摄像机,视频号里能藏着自己的声音。我总爱把这些相聚的暖、过往的感悟写成随笔,再用声音读出来;读桂香里的茶话,读老巷里的云吞面,读那些幕后的手如何托举着台前的光。
风又送来了桂香,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原来最好的情缘从不是轰轰烈烈的排场,是二十多年后仍能坐在一起,说“当年你教我怎样将一场晚会主持得有声有色地感染观众;如今我们看着手机里自己的朗诵视频,笑着说“这声音里,还有你们当年教我的影子”。这样的节假日,这样的情缘,像秋阳下的桂树,根扎得深,香飘得远,会陪着我们,慢慢走下去。

简历:侯玉婷 国家级主任播音员、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主持人、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奖、亚州地区十佳主持人奖、2025年影视杰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