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乐-国庆中秋双节热议中国首推“K字签证”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今天10月4日,国庆中秋八天长假过半。连日过节休闲,中外各地各方好友之间,难免或客来客往聚餐品茗、或天南海北微信电话聊天繁忙。然,志清感觉,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大伙有个全新话题:中国首推“K字签证”,试问“志清怎么看”?!
好在,作为《都市头条》(冰心版)每日热点时事诗评专栏“业余习作者”一一志清对此话题略有关注,一并解答如下:
一一早在今年的8月7日。笔者志清就透新华社、央视总台获悉,中国国务院总 理当天签署第814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决定》中第一次提到中国将实施“K字签证”。《决定》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一不久,志清又发现美东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由数千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旨在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特朗普还补充说,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支付10万美元,那就得雇佣美国人。
一一当时,志清脑海里有个感觉,尽管中国的K字签证和美国的H-1B签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个世界大国对待人才的迥异态度,引发了志清深思。直觉是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把握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战略机遇”,迈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步。而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2.0相关政策”,则明显“收缩并后退”!
一一果然,伦敦时间9月25日,英国《独立报》发表文章对中国K字签证进行解读,称K字签证标志着中国的“自信转向”,在十余年间首次对签证体系进行改革,针对18-25岁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青年,提供无担保入境、学习和工作机会;称赞其“降低壁垒”,并在中美对比中指出:“华盛顿加剧移民难度,北京则相反”,这将提升中国作为科技超级大国的形象。该报强调,中国K字签证核心:开放性和独立性。
一一紧接着美东时间9月26日,志清又读到美国《纽约时报》当天文章以《特朗普着力限制外籍劳工,而中国积极招揽人才》为题刊文指出,(中国欢迎外籍人才的计划)可能有助于中国塑造更开放的形象,美国则似乎正走向自我封闭。笔者志清注意到,当天(9月26日)华盛顿咨询公司亚洲集团专注科技政策的合伙人乔治·陈受访公开表示:“硅谷正日益掉入‘美国优先’文化。”他认为,当担忧在美国不再受欢迎的外国科技工作者,看到(中国的)K字签证消息时,他们(指中国人)可能会想:“至少我还有另一条出路”。
一一再后来,就是中国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前的,北京时9月29日,新华社和央视总台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中方已决定在已有的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即“K字签证”。关于申办“K字签证”的具体事宜,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
一一节日期间,笔者志清通过公开渠道查询获悉到,有关中国新增“K字签证”的“政策设计特点”是,
*申请条件:面厂
STEM领域毕业或从事
科研的外国青年,无需国内雇主担保,凭
个人资质即可申请。
*政策定位:填补现有签证体系空白,形
成从顶尖人才(R字签)到普通从业者
(Z字签)的全链条覆盖。
一一由此,笔者志清认同,尽管中国的K字签证和美国的H-1B签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个大国对待人才的迥异态度,引发国际舆论热议。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把握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战略机遇”,迈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一步。
相反,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2.0科技人才政策”,似呼“精明过头”了。表面上看,特朗普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由数千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旨在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特朗普还补充说,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支付10万美元,那就得雇佣美国人。既为美国政府每引进1人多收10万美元,且10万美元还美国企业支出。但这个政策表明,“美国似乎正走向自我封闭”!不仅加重了美国企业的经济压力,也人为阻碍了全球人才向美国涌动!长期堪忧!
志清认为,中美科技人才政策,从此将出现此长彼消局面!为此次特赋《中兴乐》为评为观。
强国蓝图涵意深。
人才渴望真心。
拓签证。
诚聘。
欲淘金。
依凭四海优推靓。
期憧憬。
九州中兴。
冲鼎。
汇集甘霖。
一一2025年10月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