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辉煌记忆
作者:卓成 朗诵:降瑞、黎敏
男:阳泉市是山西省东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晋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有一座海拔1160多米的狮脑山,因抗战期间的1940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在此指挥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而闻名世界,而狮脑山正是主战场之一。如今,山顶矗立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就像一柄利剑直插云霄,守护着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狮脑山也因建有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而更加闻名,因承载了一段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辉煌战绩而更加灵动,成为一个省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的狮脑山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我们的精神图腾。
女:九月的一个清晨,我和几个朋友自发组合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初秋的阳泉已没有了炎炎夏日的炙烤,天气灰蒙蒙的,体感有点凉爽,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恰似我们今天的心情,严肃而庄严。我们为凭吊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1.7万多名我军将士而来,我们为伟大而辉煌的战绩而来(八路军投入105个团、20余万兵力;日军投入20余万、伪军约15万兵力),我们为我军取得毙伤日伪军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而来。
男:在进入纪念馆之前,我们站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久久肃立,为这段伟大的历史、为牺牲的将士们默哀、向他们致敬、献上充满我们深情和爱意的一捧盛开的鲜花。热血在心中澎湃,思绪在脑海飞扬。
女:我凝视着伫立在馆前广场上那高耸入云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碑体上伟大革命家彭真题写的 “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八个鎏金大字在灰蓝色天空映衬下格外醒目,它是最荣耀、最真实的记忆,是最朴实、最权威的评价,也是对一代一代后人铭记历史、振兴我中华的激励和鞭策。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纪念碑前献花、肃立合影,为我们此行、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为传承和教育我们的身边人,定格了这一平凡而有意义的瞬间。
男:百团大战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山西阳泉这块千万革命烈士的热血染红的土地上。整个建筑肃穆而雄壮,大青石砖铺就的29级台阶和台阶两边水泥制作的洁白的花环衬托出纪念馆的庄严,建筑外墙两侧各有一个重现百团大战著名战役场景的群雕更加凸显了纪念馆的使命和主题,它们向每一位参观学习的人展现着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国、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岁月里的革命战斗场景。
女: 一进入纪念馆,迎面是一座呈半圆形的高4.5米、宽8米的青铜群雕,近二十位八路军战士的战斗形象在青铜的厚重质感中立体呈现,那一个个清晰可见的具有铮铮铁骨革命斗志的将士形象在我们每一个参观者的内心产生着强烈的震撼感。那取材于百团大战中著名战役的一组组群雕、那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力让我们置身于80多年前战争场景中。那一张张照片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伟大而光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那激烈的战斗和一次次辉煌战绩强烈地吸引着我,紧紧抓着我的心,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我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硝烟弥漫的战场。
男:我驻足在“破袭正太路”著名战役的版面前,那一张张黑白历史照片,那一件件我军将士使用过的武器和其它见证历史的文物,吸引着我缓慢地挪动着脚步,一个版面一个版面地仔细观看。其中一张图片标注时间为“1940 年 8 月 21 日夜” ,十几名战士正用撬棍拆卸铁轨,破坏掉日寇的铁路运输线。月光在他们汗湿的脊背上流淌,远处的车厢燃起熊熊火光。图片下方写着:“战士们一夜之间破坏了日军 75 公里铁轨,还炸毁了 3 座桥梁。”
女:我在一个展柜尽头的电子屏前停留下来,视频中循环播放着抗战老兵口述的影像。最引我注意、最让我揪心、最让我悲伤又深深让我感动的一个场面是:一位92 岁的八路军老战士赵振声坐在轮椅上,颤巍巍地指着屏幕上的正太铁路图说:“我们那会儿没炸药,就靠集束手榴弹炸碉堡。我所在的连队,光炸一座桥就牺牲了 17 个娃啊……” 我站在屏幕前,仿佛听到他们在战场上震天的呐喊,感受到他们胸中熊熊燃烧的爱国火焰。看着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的泪光,和录音设备清晰捕捉到的老人家哽咽声音,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伤、动容。
男: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狮脑山争夺战”场景复原区,这里展现的是我军与日军连续激战七昼夜,战士们在缺粮断水的情况下,用石头、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的战斗场景。我的双手紧紧地攥着,凝神注目着、聆听着视频。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正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生命,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用热血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啊。忽然眼前一闪,屏幕上切换出一组百团大战辉煌战绩的数据: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45 人、伪军 5155 人,破坏铁路 474 公里、公路 1502 公里,缴获各种火炮 53 门、步枪 5942 支…… 这些白色的数字在黑色的硝烟背景上逐渐清晰,它像一个个战士鲜血的跳跃,像一个个将士在冲锋,更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眼前,矗立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女:我在彭德怀、左权将军照片前肃立,仔细端详着这两位伟大战役的总指挥官和参谋长。彭德怀以战略家的果敢决断奠定了战役基调,左权将军以参谋家的精密筹划保障战役实施,两人的“将帅组合” 在百团大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战役不仅打破了日军封锁,更通过实战检验了八路军的协同作战能力,为敌后战场的长期坚持积累了宝贵经验。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言:“没有彭总的决心,没有左权同志的细致部署,这场战役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这种将战略远见与战术创新相结合的指挥艺术,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男:我又移步到一个展柜前肃立良久,一枚锈迹斑斑的“百团大战胜利奖章” 静静躺在展柜里。那当年激励了千万人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的银质奖章,虽然边缘已氧化发黑,但中间的红五星依然清晰。这是1941 年,百团大战胜利结束后,八路军总部为表彰参战官兵而特制的,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差,奖章用的是从日军那里缴获的银器熔化后铸造而成的,当时全国仅颁发了2000 余枚。
女: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为打破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而发动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是抗战期间我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的信心和斗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也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全国抗战形势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历史意义和价值早已被载入史册,得到了来自党和国家、历史学界等多方面的高度肯定和权威评价。
男:近年来参观博物馆、书画展、专题展很多次,也参观过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主题的展览或纪念馆,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等,但参观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还是第一次。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次参观,都是我们和历史的一次亲密接触,都是与图片中人物的一次了解、一次对话,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学习和接受一次良好的红色教育。
女:午餐时间了,我们才缓慢地走出纪念馆,整个心绪仍然沉浸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战场景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回望着入口处左右两边的青铜群雕,阳光恰好掠过战士们的脸庞,那些凝固的冲锋姿态仿佛正在光影里缓缓移动。广场上,几位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纪念碑前敬献小白花,他们清脆的宣誓声随风飘来:
合:“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男: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岁月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岁月的残酷考验和磨练,但我们从小接受的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从幼小的时候就开始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换来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女: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让我们永远铭记百团大战的历史,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作 者 简 介
侯荣臻,笔名卓成,汉族。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品牌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顾问。山西省朗诵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化促进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诗词学会会员,太原光线诗社会员,太原市散文学会会员。百度网《百度健康》《华夏文学》和《海洋文艺》等特邀的专栏作家、编审。北师大毕业,中教高级职称。《卓成家园》创办者。
有逾百件、90多万字作品发表在20多家国内主流报纸和10多家刊物及网络平台。有近60件作品发表在《火花》《都市》《名家名作》《太原作家》《并州诗汇》《天涯诗刊》《生活潮》《健康生活指导》《诗路》《山西教育》《山西乡村振兴》等主流刊物和文学杂志。
代表著作有《涅槃重生》《瀚海浪花》《教苑撷萃》等均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还主编了《中考政治指南》《标准化考试题库与程序设计》《名师风采录》《瀚海名师》等多部教育类书籍。
降瑞,网名幸福花儿,一名酷爱朗诵艺术的医务工作者。她热爱生活,用专业守护健康,以艺术滋养心灵。热爱并践行在朗诵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传播文学艺术的正向能量!她喜欢在书法艺术的瀚海中沉淀自己的思绪和才智。始终相信医学与艺术都是治愈心灵的良方。愿用美的文字、美的声音和充满大爱的双手传递温暖,以真诚连接你我,连接世界。
黎敏,本名张黎敏,退休人员。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会员。精英主播团主播,卓然艺术联盟副秘书长兼盐湖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制作中心副主任。复转军人,长期从事党群工作,曾经本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热爱朗诵,愿用声音赞美生活,用文字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