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纵深与诗意美感的交相融合
——评静雪《灵润黄梅,明珠焕彩》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静雪《灵润黄梅,明珠焕彩》这首诗歌以黄梅县的自然与人文为脉络,通过五个章节展开了一幅文化交融、历史厚重的诗意画卷。

开篇以“吴头楚尾”点明黄梅的地理特殊性,荆越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诗人以黄梅戏的传承为切入点,列举《传灯》《桃花开了》等经典剧目,将非遗艺术的悠远回声与江南水乡的怒放生命力并置,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活力,传递文化交融的咏叹。
作品中“黄梅挑花”技艺被赋予诗意——冷清花瓣、豆蔻青枝的意象,与“蓝色星空下的影子”形成虚实交织的美感。挑花技艺的无声激荡,隐喻民间手艺对故土文化的坚守与传递,形成技艺与自然的对话。
而岳飞与岳家军的传奇被浓缩为“刀光剑影”“战马蹄音”,以“小莫斯科”的留白笔法,将历史硝烟转化为大地的神秘光晕,剑与星辰的意象对比,凸显时空的苍茫感,激荡历史烽烟的回响。

在这里“焦墩石摆塑龙”和佛教禅宗的发祥地,赋予黄梅以文明源流的厚重。李白“摘星辰”的典故与塔尖“凝注日月”的描写,将宗教哲思与诗人情怀融为一体,暗喻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形成禅宗与诗意的交相辉映。
末章以深秋黄昏为背景,“开满梅花的石竹山道”象征文化血脉的延续。诗人以“历史缝隙的留白”收束全篇,禅林、苦竹等地名的罗列,如蒙太奇般拼贴出黄梅的多元面貌,最终落笔于“呼吸中发光”的生机,呼应标题“灵润”之韵,构成新生与永恒的凝视。

但是,部分意象衔接稍显生硬,如“蓝色星空”与“战马蹄音”的切换缺乏过渡。对黄梅禅宗、非遗技艺的描写多停留于表象罗列,未能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如“禅林苦竹”仅以地名罗列收尾,削弱了哲思感染力。末章“深秋黄昏”的抒情与前文厚重历史略显割裂。
当然,瑕不掩瑜,全诗语言凝练,意象跳跃而富有张力,既具地域特色,又超越地理局限,以文化记忆为经、自然风物为纬,编织出一曲对黄梅精神内核的深情礼赞。
总之,全诗以黄梅县的历史文化为脉络,通过黄梅戏、挑花技艺、岳家拳、禅宗渊源等意象,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厚重与灵动。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兼具历史纵深与诗意美感。结构层次分明,从文化传承到精神升华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克制,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是一首致敬黄梅精神的地域文化颂诗。

附:
灵润黄梅,明珠焕彩 /静雪
鄂东之门户,黄梅的山、黄梅的水 当第一缕阳光璀璨山岗,吴头楚尾 荆越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

1. 黄梅悠悠,自古于此歌风兴盛 又沿续壮大在安徽安庆 先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 “ 后有 《传灯 》、《桃花开了 》、 《青铜恋歌 》 《我的乡村我的亲 》、《一代义伶邢绣娘 》 国家级的非遗 我听见回声,来自你古老的发祥地于心间山谷 层峦叠嶂处烟云朦胧,余音缭绕 你的悠扬旋律将注入小池他乡 怒放在江南丛林水乡,大街小巷
2. 你看,经过五百年代代相传,黄梅挑花 技艺日臻纯熟 那冷清花瓣、豆蔻青枝,在琴瑟甜美的述说里 与你不期而遇 又不辞而别 ”黄梅女,皆挑花 “ 那画布上的满坡一树红梅花儿朵朵 悠然独自开 你把自己藏在蓝色星空下的影子里 将无声的激荡与纯然贯穿于世间故里

3. 星火燎原,忠义传千古 你又是岳家拳精忠报国的前沿地 南宋名将岳飞亲率岳家军驰骋 在黄梅疆场的刀光剑影,与战马腾飞的蹄音 犹在耳旁回响 或激越澎湃或潜隐铿锵, “小莫斯科 ” 将历史天空的留白,在无垠大地上透着神秘的光 剑在古代,星星在天外 被风驱赶的硝烟早已不知去向
4. 距今六千年的焦墩石摆塑龙 被考古界誉为 ”长江流域第一龙 “ 不愧 ”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 “ 不愧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 手客摘星辰,李白也曾宿山寺吟诗于此 那高高塔尖上凝注日月星辰深邃的苍穹 因为尚有时间万古 消失前会赠与我们苦渡的一瞬 阳光照在山脚下的石级上

5. 深秋蓝色的黄昏里,我将凝神你的幽径 在那里,面对夕阳,站在开满梅花的石竹山道上 并非因为陌生的熟悉 那些远去的身影、沉重的力量 苍茫中面对未知事 国泰民安里,和风细雨的润泽 黄梅原野处处宛若新生 没有比此时更好的了 像一些历史缝隙的留白,在呼吸中发光 禅林、苦竹、小池、五祖,青岗 古角、垅坪、小溪
附:
静雪,本名王娜,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弦上雪》。诗歌入选《中国文艺家》《中国诗歌网络年鉴》《诗歌月刊》等文学期刊,参加第一届安徽诗人大会和第五届桃花潭国际诗歌节。热爱诗歌、音乐和舞蹈。偶获全国诗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