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恩平的历史长卷中,冯如的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不仅是“中国航空之父”,更是恩平史上第一位将军,其身份与功绩,经史料印证与时代传颂,愈发厚重清晰。
2018年秋,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创会第一副会长冯创志,在恩平市冯如会馆悬挂“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将军致敬”的横幅,一时引发广泛共鸣。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赞誉,而是对史料的严谨呼应——冯如的将军身份,核心佐证便是镌刻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其墓碑上的民国总统令,这份历经百年风雨的石刻,至今仍清晰记录着那段历史。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进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后安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其墓前矗立的四面塔形石碑,正面题“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左右两侧载《民国第一飞行家冯君如墓志铭》,而碑后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临时大总统“从优照少将阵亡例给恤”的命令全文。彼时,冯如所率飞机队隶属于广东军政府陆军,他牺牲后,军政府陆军司当即下令表彰,并呈报临时大总统获批,最终按陆军少将阵亡标准,拨款1000元抚恤其家属,这份民国元年(1912年)11月16日的命令,成为冯如将军身份的关键凭证。
关于签署命令的临时大总统,曾有“孙中山”的误传,但史实给出了更严谨的答案: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已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便正式卸任,8月冯如失事时,孙中山正出席国民党成立大会并任理事长,11月更赴上海筹办中国铁路总公司,显然无法以临时大总统身份签署命令。尽管袁世凯的历史评价复杂,但彼时他以拥护民主革命的姿态出现,对冯如的航空功绩表示肯定、批准抚恤,亦属历史语境下的客观事实。而孙中山虽未直接授予冯如军衔,却在1924年4月26日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中,盛赞冯如“制造飞机又做飞机师”的开拓之举,称其为中国飞机事业的先行者,这番评价,恰是对冯如航空先驱地位的权威印证。
时光流转,冯如的功绩从未被遗忘。2009年,空军司令许其亮上将更以“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航空事业的先行者,当之无愧的航空之父”予以高度评价,这份来自当代中国空军的认可,不仅重申了冯如的航空开创者身份,更从精神层面呼应了其将军般的担当与奉献。
如今,恩平人铭记着这位史上首位将军,铭记着他以生命逐梦蓝天的壮举。冯如的名字,早已超越地域与时代,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精神图腾——他是将军,更是用科技与热血点亮民族飞天梦想的英雄,其故事,将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冯创志,曾任恩平报社社长、总编辑,恩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恩平市贸易局长,恩平市外经贸局长,恩平市发改局长。退休后至今被聘为中央和省驻江门记者协会高级顾问;恩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创会第一副会长。2015年被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专栏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