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丹桂飘香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丹桂碧云深处,月影暗移芳树。玉魄袭香襟,欣赏彩帘朱户。归去,归去,满袖落花凝露。
卜算子•丹桂飘香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玉魄转中庭,暗觉秋光灿。谁把黄金缀月梢,风袭清香漫。
素影不争春,独向霜晨绽。纵使无言落九州,犹抱冰绡片。
临江仙•中国红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赤焰千秋腾浩气,朱光万载长虹。丹心碧血染旗浓。五星辉玉宇,梦醒舞苍龙。
锦绣山河披彩练,琼楼寰宇春容。云蒸霞蔚古今同。东方盈瑞色,禹甸起雄风。
沁园春·国庆颂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华夏金秋,赤县腾欢,瑞霭贯风。看旌旗飞猎,层林染尽;江山秀美,寰宇澄空。丰稔镰鸣,千重稻浪,万里曦轮染纛彤。登临处,有长缨拭宇,北斗垂虹。
回瞻烈燄熊熊,汇多少、昆仑血荐穹。忆红船烛夜,燎原星火;延河淬剑,力扫豺熊。九域重光,气吞霄汉,笑驭苍溟起蛰龙。宏图展,聚群黎伟力,更立云峰!
【中吕•红绣鞋】山中游
文/李平先 (山东泰安)
石径幽幽远上,蜜蜂个个真忙,山中禽鸟任翱翔。风吹消暑热,溪荡送清凉,登高心畅朗。
七律•喜迎国庆
文/石培红(内蒙包头)
喜迎华诞彩旗扬,万里山河锦绣妆。
高铁纵横通异域,神舟来往耀东方。
人和食足丰年富,国泰民安盛世昌。
劲舞欢歌同庆祝,宏图伟业共辉煌。
佳作赏析:
石培红老师的《七律·喜迎国庆》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国庆盛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繁荣气象。让我们从意境营造、语言艺术和思想情感三个角度一同品味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首联“喜迎华诞彩旗扬,万里山河锦绣妆。”开篇以“彩旗扬”点染节日氛围,“锦绣妆”将山河拟人化,赋予自然以庆典的欢愉。一个“妆”字巧妙连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为全诗奠定双线并进的格局。
颔联“高铁纵横通异域,神舟来往耀东方。”诗人选取“高铁”与“神舟”两个现代意象,构建出纵横交错的立体图景。“通异域”展现开放胸怀,“耀东方”彰显民族自信,科技发展与国家崛起在此达成诗意共振。
颈联“人和食足丰年富,国泰民安盛世昌。”由物质文明过渡到精神层面,“丰年富”与“盛世昌”形成递进关系。对仗中暗含因果逻辑:正是人民的勤劳智慧(人和),铸就了国家的安定繁荣(国泰)。
尾联“劲舞欢歌同庆祝,宏图伟业共辉煌。”前句收束全篇的欢庆场景,后句升华至历史维度。“共”字既指各族儿女同心协力,也暗含过去与未来的时代对话,使诗意突破当下瞬间,获得永恒张力。
全诗以传统律诗形式承载现代精神,在“高铁”“神舟”等新意象中延续了杜甫“国破山河在”那般家国书写传统,实现了古典韵律与现代气象的完美融合。这种守正创新的创作实践,正是中华诗词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
赏析人:狄方来
读了李英敏老师的《沁园春·国庆颂》,一股豪迈之气与澎湃之情久久激荡于胸臆之间,深受感染。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视听史诗,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血脉召唤。
具体简析如下:
这是一首以传统词牌书写现代主题的佳作。词人通过宏阔的时空架构与精美的意象组合,成功展现了新中国诞生的壮丽史诗与奋进精神。全词气脉贯通,情感丰沛,在古典形式的现代转换中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上片开篇“华夏金秋,赤县腾欢”三句,以传统称谓与现代节庆相融合,构建立体化的欢庆场景。“旌旗飞猎”与“层林染尽”形成视觉联动,将政治符号融入自然景观。“丰稔镰鸣”巧妙运用通感手法,使丰收的听觉印象与“万里曦轮”的视觉形象交织,展现物阜民安的盛世图景。
下片“回瞻烈燄熊熊”承上启下,通过“昆仑血荐”“红船烛夜”等浓缩性意象,将革命历程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壮美画卷。“延河淬剑”与“力扫豺熊”形成动静对照,既见理想之光又不失斗争锋芒。结句“更立云峰”以登临意象收束全篇,既呼应前文“登临处”,又喻示新征程的开启。
此词最见功力处在于古典语汇的现代转化:“北斗垂虹”将科技成就诗化为天象,“笑驭苍溟”赋予现代化建设以神话色彩。在严守词律的同时,“纛彤”“蛰龙”等古雅词汇与“群黎伟力”等现代表达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全词既延续了辛派词人的雄浑气格,又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堪称传统词体现代书写的成功实践。
评析人: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