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媒体发表近三百篇。系临淄区和淄博市诗协会员;临淄区作协会员,青州市诗协会员,淄博散文学会理事编委,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
孔子故里知名作家文学社编委;《墨韵芳州文学社》总编,活动组织部长兼编委;北上广文学社会员。
龙凤文化学院2927期班长;《山水诗文社》顾问;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半月刊特约作家;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红柳诗社名誉社长,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荣获:《新绪杯》金奖,签约诗人和特约作家;
青年文学杂志社优秀作家;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等。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
采桑子•金秋(和凝体.笫十部)
唐增虎(山东)
金风染尽层林色,枫叠丹霞,芦荡苍葭,雁阵冲霄掠浅沙。
篱边菊绽香盈袖,酒煮清嘉,诗赋朝霞,一枕秋光醉碧纱。
采桑子•秋野(和凝体.笫用部)
唐增虎(山东)
晴川稻涌翻金穗,镰走锋芒,箩满新粮,田畔欢声透野塘。
檐垂椒赤堆黄柚,灶起温汤,笑说风芳,月照篱边晒谷香。
唐增虎(副院长):
心灵鸡汤[咖啡]:

七律•春华秋实(押六麻韵)
唐增虎(山东)
东风染尽万枝斜,雨润芳丛绽锦霞。
蝶恋香英翻舞袖,莺啼翠柳弄琵琶。
勤耕沃野千畴绿,苦酿金波满架嘉。
莫道春荣惊客眼,秋成尤胜旧时华。
人活着其实就两件事: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身安,才能承载万物;心安,才能感知幸福。把命照看好,再大的理想,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去承载;再美的未来,也需要清醒的头脑去创造。别熬夜透支,别生气伤身。好好吃饭,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身体无病,身上无痛,才是实实在在的福气。把心安顿好,心若不安,住豪宅也如牢笼;心若丰盈,住陋室也觉自在。减少内耗,放下执念,原谅过往,少虑未来。让心简单一点,干净一点。不攀比,不嫉妒,不抱怨,在浮躁的世界里,修得一颗从容平静的心。从今天起,回归简单:该吃吃,该睡睡,爱自己所爱,行自己所行,无愧于心,不负此生。
藏在旧时光里的回忆,原来有些陪伴,不必朝夕相守,记录笼中鸟儿的轻声啼鸣!满满的回忆,记忆犹新!

排律·仲秋
唐增虎(山东)
露凝霄汉清,月满仲秋边。
桂魄侵衣冷,橙香绕席燃。
疏林飘叶碎,浅沼漾荷残。
千顷禾翻浪,三峰树接天。
鸿鸣穿雾渺,蟹熟带霜鲜。
石涧鸣琴脆,星河垂练悬。
闲庭邀故友,雅室赏冰蟾。
共话田园乐,同牵翰墨缘。
半篱堆菊锦,众老醉华年。
意寄高云阔,情随落照烟。
欲裁诗赠远,先琢感怀篇。
汾水扬帆起,乘风破楚船。

散文:《名相·管仲》
唐增虎(山东)
临淄的风,总带着些不一样的意趣。它吹过太公湖的粼粼波光,把《封神榜》里姜太公的渔樵闲话揉进涟漪;又掠过马连台的封土,在管仲墓前停驻,似在细听两千七百年前齐国的鼎盛足音。这方水土,因一位名相而被刻进历史的脊梁,让“五霸之首”的荣光,至今仍在临淄八大景的砖瓦间流转。
世人知管仲,多从齐桓公的知遇说起。那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传奇——鲍叔牙的一句“君若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让阶下囚一跃成了齐国相邦。桓公解衣推食,管仲便以“尊王攘夷”的战略,为齐国铺就了霸业之路。他通货积财,使临淄成为“冠带衣履天下”的都会;他设“轻重九府”,让粮价常平,百姓无饥馑之虞; even 那被后世称作“赌场妓院始祖”的“女闾”与“博戏”之设,亦是他为充盈国库、安定流民的权变之策——治世者不拘小节,他要的从不是虚名,是齐国实实在在的繁荣昌盛。
他的智慧,藏在无数名词典故里。“老马识途”是他临危不乱的机敏,“管鲍之交”是他得遇知己的幸运,“相地而衰征”是他革故鼎新的魄力。那些战略思想,早已不是纸上谈兵:他借周天子之名号令诸侯,让齐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天下归心;他“寓兵于农”,让齐国甲士充盈,却不见苛役之苦。在他治下,齐国的丝织品远销海外,临淄的市井车水马龙,连空气中都飘着粟米的香气与弦歌之声——这便是他给桓公、给齐国最好的答卷。
如今再访马连台,墓前的碑石已染上风霜,却仍能读出“一代名相”的分量。他的丰功伟绩,早已化作临淄的文化遗产:是太公湖畔游人驻足时的怀古之思,是八大景里藏着的治国智慧,是后世每提及“贤相”,便绕不开的那个名字。管仲的影响,从不是转瞬的霸业,是他用一生证明:治国者,当以民为根,以智为刃,以信为基。
风又起,从管仲墓吹向临淄城。那风里,有齐国的鼓角,有百姓的欢歌,更有一位名相跨越千年的回响——他未写青史,却活成了青史里最鲜活的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