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皱巴巴的火车票
2008年8月13日的午后,阳光把火车站的地砖晒得发烫,距离开往南京的火车发车只剩二十分钟时,我才攥着刚到手的车票往站台冲。检票口的灯光在眼前晃,耳边是广播里催促上车的提示音,直到踩着最后两分钟的倒计时扑进车厢,身后的车门“咔嗒”一声合上,悬在嗓子眼的心才重重落回肚子里。
我靠在过道的扶手上喘气,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那张蓝底黑字的火车票,早被紧张的掌心攥得皱成了一团,边角还沾着汗湿的痕迹。窗外的风景慢慢动了起来,站台边的房子、电线杆,还有远处的梧桐树,都像被按下慢放键似的往后退,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世界在动,还是自己终于跟上了时间的脚步。
我把车票小心翼翼地展平,又对折两次塞进贴身的口袋里。这哪里只是一张车票,分明是刚才二十分钟里的慌乱与幸运,是南京研学之旅的序章,更是往后想起时,能立刻摸到心跳的、最鲜活的纪念。后来每次整理旧物,看到这张带着褶皱的票根,那天午后的阳光、奔跑的风声,还有车门关闭时那声让人踏实的“咔嗒”,就会一下子涌回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