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聚中秋 梦扬国庆
——2025 河博诗韵风华朗诵会圆满举办
文/谦坤 图/王诗晴
金秋送爽,双节同庆。在国庆与中秋佳节交汇的美好时节,10 月 3 日,“情聚中秋,梦扬国庆 ——2025 河博诗韵风华朗诵会” 在河源市博物馆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朗诵协会指导,河源市博物馆主办,粤诵协会会员艺术三团承办,河源市语言艺术研究会协办,以诗歌为桥、以声音为媒,为爱好语言艺术的朋友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的视听盛宴。
活动开始,主持人何游丽向到场领导嘉宾与观众致以节日问候,并介绍了活动筹备背景 —— 这场朗诵会不仅是对中秋团圆意、国庆赤子情的深情抒发,更是河源市博物馆为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的重要平台,背后凝聚着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与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
随着悠扬的氛围音乐渐落,朗诵会正式拉开帷幕。开篇,方音朗诵艺术家游智慧以醇厚的湘语演绎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将观众带回那个壮志凌云的革命年代,字里行间的青春意气与家国担当引发全场共鸣。
随后,来自微微语言艺术课堂的黄润彬、曾晨逸等4位小学员带来《小狗学叫》,稚嫩的声音与生动的表现力将童真童趣搬进现场,让观众从历史豪情中切换到纯粹的儿童世界。
来自广州的潘伟明老师则以地道粤语朗诵《信仰的力量》,方言的独特韵味与文字的坚定力量交织,让 “信仰” 二字更显厚重。
整场活动内容丰富多元,涵盖经典与原创作品,既有对家国山河的深情礼赞,也有对生活情感的细腻描摹。离休干部玄新昌、暨娅玲伉俪合诵的《我的南方和北方》,用声音勾勒出华夏大地南温婉、北豪迈的多样风姿。
曾泓仪的《听听,秋的声音》以灵动语调捕捉季节私语,为双节增添了几分秋意雅致。
叶玉珍、微微等四人联袂呈现的《唐诗里的中国》,则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在 “床前明月光”“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经典诗句中,重温盛唐气象与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
乡愁与亲情是本场朗诵会的温暖底色。蓝语朗诵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一句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道尽游子对故土的牵挂,让在场不少观众动容。
艺梵舞蹈少年们带来的群舞《街舞少年》,以动感节奏打破朗诵的沉静,用青春律动点燃现场气氛,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活力风采。
赵丽珠、张玉香合诵的《月光下的中国》,将 “月光下的麦穗”“月光下的长城” 等意象娓娓道来,勾勒出祖国的温柔与壮阔。
来自微微语言艺术课堂的胡智宸小诵友朗诵《望洞庭》《山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童声稚气中尽显古典诗词之美,在经典中感受古人情怀。
魏锦红、徐异彩合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坚定而昂扬,展现了无畏与热忱,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
玄新昌朗诵的《今夜星光灿烂》,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朗诵艺术的创新探索 ——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让红色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黎芬与筱诺的亲子朗诵《家国情长,母女心愿》,以细腻的情感联结 “小家” 与 “大国”,传递出平凡家庭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
暨娅玲朗诵的《致橡树》,让听众不仅听到 “爱情”,更听到 “一个独立灵魂对另一个独立灵魂的致敬”—— 声音里既有木棉的柔软,也有橡树的挺拔,这才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诠释。
青年朗诵艺术家、广东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梁宇深情朗诵《英雄花》,在其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中,展现了广州起义英雄周文雍和陈铁军这对革命伉俪的铮铮铁骨,传递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让朗诵既有金属般的铮鸣,又有丝绸般的柔情。
游智慧、微微、王定霖和黄多多等四人演诵的《鹊桥瞬》,让 “短暂的相会” 在声音里 “变长”—— 通过细腻的情感铺陈、精准的技巧运用,让听众在 “瞬” 的画面中,感受到 “跨越星河、穿越时光” 的永恒深情。
朗诵会尾声,主办方为参演人员颁发证书,现场观众朋友派发月饼、糕点,共贺中秋佳节。大家纷纷表示,这场朗诵会不仅让大家在诗歌中感受中秋的团圆温情与国庆的家国豪情,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收获了精神的滋养与心灵的共鸣。
此次 “情聚中秋,梦扬国庆 ——2025 河博诗韵风华朗诵会” 的成功举办,既是河源市博物馆践行文化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一次温馨互动。接下来,河源市博物馆将继续搭建更多优质文化平台,让更多文艺爱好者在文化熏陶中感受中华之美,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家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