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至元初时期道士,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丘处机19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追随左右,甚契玄机,与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合称“全真七子”。
王重阳羽化后,他在陕西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今存有钓鱼台)洞穴中住了6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亦在今陕西宝鸡境内)励志精修7年。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丘处机于是东归栖霞。
丘处机对道教文化的奉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推动全真教的发展。丘处机是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他追随全真教祖王重阳,学道于昆嵛山。他主张以道教学说为本,吸收儒、释学说,将道教与道教文化推向了一个鼎盛阶段,对全真教的盛行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著述与文化传承。丘处机所创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系统阐述其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还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丘处机弟子众多,如尹志平、李志常、宋德芳等,均是名闻遐迩的高士。丘处机及弟子的著作《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和见闻,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还包含了对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对后人研究西域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三,养生思想的实践与传承。丘处机强调了饮食、锻炼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养生方法,并倡导人们注重身体健康。他的养生理念对后世的中医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传承至今。
其四,丘处机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曾多次代表南宋朝廷出使西域,为促进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外交使命不仅增进了各地之间的友好关系,还为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五,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在动荡的年代,丘处机不顾高龄和个人安危,西行万里,劝说成吉思汗去暴止杀,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元朝统一中国。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也为中华文化与外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丘处机在推动全真教发展、著述与文化传承、养生思想的实践与传承、外交与文化交流以及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等方面,对道教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贞祐二年(1214)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获得成功。金庭与南宋先后派遣使者召请他,皆不应诏。元太祖(成吉思汗)闻其名,自乃蛮(在今蒙古境内)派使者召请,丘处机毅然率弟子18人从莱州出发,跋涉万里,历尽艰难,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太祖问他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为要;并进言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后来丘的弟子李志常撰作《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其事颇详。丘处机返归燕京(今北京市)后,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丘处机于是广发度牒,建立平等、长春、灵宝等八个教会,大量建立宫观,设坛作醮,一时教门四辟,道侣云集,全真道获得很大发展。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今北京白云观丘祖殿)。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
丘处机流传后世的功绩还主要在于其用道教精神感召成吉思汗放弃杀杀戮,成就元朝统一大业。
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封东晋道门高人麻衣子为“慈惠普济真人”并为他敕建石门灵堂,赐宫名为“普济宫”。
这所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殿因故被毁,而在普济宫所属的碑林中,却侥幸留下了一些残存的石碑,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叫《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
这块石碑上刻的记的内容,是当年成吉思汗邀请全真教的名人丘处机会面的简介。那么“一代天骄”为何会邀请“全真七子”会面呢?丘处机当时已经年逾古稀,为何会长途奔波,前去会面呢?
有人曾认为,成吉思汗之所以邀请丘处机会面,是为了长生不老,因为根据成吉思汗身边的谋士耶律楚才记载,成吉思汗在见到丘处机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问道长生:“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
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成吉思汗当年已经年近花甲,找丘处机“老神仙”的目的,应该就是想咨询关长生不老的事。
成其实,历史发展角度看,吉思汗召见丘处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对治理天下的需求以及对蒙古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渴望。
成吉思汗在统一天下后,对长生不老抱有极大的希望,他相信通过修道可以实现长生。当他与丘处机见面时,他首先询问丘处机是否有长生不老之药。丘处机回答说:“山人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虽然成吉思汗对长生不老的期望有些失望,但他对丘处机的回答表示了尊重。
成吉思汗当时己经意识到治理天下的难度,他希望找到能够安国治天下的人才。他了解到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因此想请他出任国师,帮助自己治理国家。有记载,成吉思汗曾三次派遣使者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最终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
当然还有成吉思汗对蒙汉文化融合的渴望。蒙古在入侵中原后,开始被汉文化所吸引,并渴望被其同化。成吉思汗意识到蒙古版图的日渐壮大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使汉人归服。道教在中国大地上已扎根很久,拥有众多信徒,因此成吉思汗希望借助道教的力量来巩固统治。
综上所述,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的原因不光包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也有对治理天下的需求以及推动文化融合的愿望。双方会面结束之后,成吉思汗公开向世界宣称,以后由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而丘处机.默认了成吉思汗的这一说法。会议结束之后,全真教开始天天向上,而元朝也慢慢一统中原。
丘处机作为全真教的掌教,因其对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敬重而闻名。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真教的传播和影响力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与成吉思汗的论道中,成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退兵,这是丘处机实现自己理想与才干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