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的国庆灯语
文/罗世识
一
当外滩的钟声敲落最后一缕霞光
万国建筑的尖顶率先亮起灯盏
不是旧时的煤气灯晕,是数码流光
顺着哥特式的拱窗、巴洛克的浮雕
织成金色的瀑布,从和平饭店的绿顶倾泻而下
黄浦江面先皱起微光
货轮的剪影还未走远,游船已披上华裳
LED灯带绕着船身,把“76”的字样
映在粼粼波心,与对岸陆家嘴的霓虹隔空对话
东方明珠的球体轮番亮起红与金
像巨人举起的灯笼,照亮整片夜空
海关大楼的钟楼突然奏响《我和我的祖国》
音符刚落,第一组灯光秀便铺满天际
——五星从云层后跃出,光芒顺着江堤漫延
老建筑的墙面成了幕布,闪过长征的草鞋
闪过深圳蛇口的第一声开山炮
闪过航天员在空间站挥动的国旗
最后定格在孩童举着灯笼奔跑的画面
观光台上的人群屏住呼吸
有人举起手机,想把这璀璨框进相册
却发现流动的光里,藏着自己的影子
——或许是写字楼里加班的年轻人
或许是巷口卖生煎的老师傅
此刻都站在同一片光里,任江风
把“生日快乐”的呢喃,吹向对岸的灯火
当最后一组灯光化作漫天星雨
江面上的倒影仍在闪烁
像这座城市的心跳,也像千万双眼睛
正凝视着:黄浦江是流动的绸带
两岸的灯火是缀满的宝石
而我们,都是这夜色里
被祖国的光,温柔照亮的人
二
暮色刚为外滩系上蓝丝绒领结
海关大楼的钟声便撞开了灯的闸门
第一束光从和平饭店的铜皮屋顶跃起
鎏金的线条顺着巴洛克式的廊柱流淌
转眼,十里洋场的百年建筑都披上霞衣
万国建筑群成了巨型的画布
汇丰银行大楼的穹顶下
金色五星与卷草纹光影交织
亚细亚大楼的尖顶刺破夜空
一束束红光如火炬,在廊柱间传递
仿佛百年前的星火,此刻正以灯为焰
黄浦江面是流动的镜
游船拖着七彩的光带驶过
舷灯与两岸的霓虹在水中相撞
碎成满河的碎钻,随波荡漾
江风掠过,把东方明珠塔的光柱揉成丝绸
三颗球体轮番亮起红、黄、金三色
像夜空中悬浮的灯笼,映得江面发烫
南京东路的人群是移动的光河
孩子们举着发光的小国旗
灯串在他们头顶连成闪烁的星链
老字号商铺的灯箱透着暖光
“国庆快乐”的字样与百年招牌相映
买一块鲜肉月饼的人,呵出的白气里
都裹着灯光的暖
对岸的陆家嘴是钢铁森林的灯海
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光带向上攀升
像要刺破夜空,把“76”的字样
写在云端最亮的地方
环球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
外滩的灯火,也映着江面上
那些举着手机拍照的脸庞——
老人的皱纹里盛着光,年轻人的眼眸里
跳动着与灯火同频的明亮
当最后一束光在江面铺成金色的路
晚风里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
有人跟着轻轻唱,歌声与灯光缠绕
此刻的夜上海,不是一座城的灯火
是千万盏灯,凑成了祖国的模样
每一束光,都是一句没说出口的
“生日快乐”,温柔地落进
每个归人的眼底
三
黄浦江把暮色揉碎时,外滩的钟楼刚敲过七点
海关大楼的铜钟声还悬在半空,第一束光已从东方明珠的球体里跃出
像被点燃的星子,顺着塔身的钢骨向上攀爬
瞬间,整座塔便成了缀满碎钻的银树,枝叶垂向流淌的江面
万国建筑博览群突然披上彩衣
汇丰银行大楼的穹顶映着金红交织的纹章,和平饭店的绿色铜皮屋顶
被投映的国旗图案轻轻覆盖,那些殖民时期的廊柱与浮雕
此刻都浸在暖黄的光里,听江面游船鸣响的礼炮
与百年前的汽笛,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江风裹着灯影掠过南京路的梧桐树梢
老字号商铺的霓虹招牌与电子屏上的“76”字样撞个满怀
卖糖炒栗子的小摊前,热气模糊了游人的眼镜
他们举着手机,镜头里既有陆家嘴摩天楼群组成的“光影瀑布”
也有巷弄里挂着小国旗的窗台,窗内飘出红烧肉的香
苏州河的支流上,石桥的栏板被灯光绘成水墨长卷
白渡桥的钢铁桁架间,流动的光带像缠绕的红绸
一对老夫妻坐在桥边的长椅上,爷爷指着对岸的灯火
“你看,当年我们谈恋爱时,这外滩可没这么亮”
奶奶笑着摇头,手里的小国旗在晚风里轻轻晃
游船驶过江中心时,甲板上的欢呼声惊起了水鸟
它们掠过江面,翅膀沾着两岸建筑投下的碎光
东方明珠的顶端突然绽放虚拟烟花,金红的光雨
与南京东路步行街的霓虹连成一片,行人举起手机
把这璀璨的夜,装进发给远方亲友的视频里
夜深时,灯光渐次柔和,黄浦江的水
仍在静静流淌,载着满河的灯影与祝福
那些嵌在建筑里的光,那些握在手中的光,那些
映在每个笑容里的光,此刻都汇聚成一句话
在涛声里,在晚风里,轻轻回荡——祖国,生日快乐
作者简介: 罗世识 广西百色人,壮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参战退伍军人,立功受过嘉奖。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委员,在《右江日报》深圳杂志《伶仃洋》《广西教育》等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