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抗战人物记(之三)
鄂东大地,曾是抗战的前沿阵地,无数英雄儿女在此谱写了壮丽的抗日篇章。以下是几位杰出的鄂东抗战人物事迹:
抗日先锋文祥(1916-1996),原名段亚杰,上巴河西瓜铺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组织黄冈青年学生成立“抗日救亡工作团”,奔走于黄冈各地宣传抗日,唤醒民众抗日热情。
1938年2月初,文祥在刘西尧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任黄州特别支部书记、中共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政治指导员等职。1938年12月,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鄂东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文祥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
1939年“夏家山事件”后,文祥率“五大队”三营转移到王家坊湖区,着手创建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__LINK_ICON]。他在此加强党的领导,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使王家坊成为新四军五师的兵员站和后勤部。即便身患肺结核,文祥仍长期带病坚持工作,1942年调任鄂东地委宣传部部长后,继续领导鄂东黄冈的抗日斗争。
智勇双全易鹏,1937年“七七事变”后,易鹏与文祥等进步同学一起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团”,投身抗日宣传。1938年4月,他奉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指示,与文祥率20多位青年党员赴冈北山区开展抗日救亡行动。
易鹏善于为部队筹集武器,1938年5月至10月底,他带领党员搜集枪支,为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壮大了力量。1939年初,他担任“五大队”六中队副教导员,参与了淋山河战斗、宋墙战斗,打响鄂东抗日第一枪。
“夏家山事件”发生后,易鹏随队转移至王家坊湖区,参与创建根据地工作。此后,他历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委员、新建独立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1年后,易鹏先后调任蕲广县委书记等多个职务,继续在鄂东抗日战场上发光发热。
英勇无畏刘洪顺,1935年参加革命并入党,曾担任三庙河地方党支部书记、红28军游击队黄冈便衣队分队队长等职,坚持冈北地区游击战争。
1938年,刘洪顺任中共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一中队队长,同年11月,他与漆少川率队袭击日军淋山河据点,打响鄂东抗日第一枪。年底,他兼任“五大队”一中队队长和黄冈县便衣队队长,多次巧用计谋,让日伪与顽军交火,给敌人以重创。
“夏家山事件”后,刘洪顺随队撤到王家坊,后任黄冈县抗日游击大队副大队长,为壮大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贡献力量。1940年春,他调任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手枪团团长。同年9月,刘洪顺在为鄂豫边区党委送特急密件途中,因叛徒告密被顽军包围,他为保护密件弹尽被俘,最终在宋家坳遭敌顽剖腹剜心,英勇就义,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这些鄂东抗战人物,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文/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