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日的暖痕
国庆的第三日,窗外是淅淅沥沥的秋雨,混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欢庆歌声,本该是个慵懒而惬意的早晨。我正窝在沙发里,目光漫无目的地掠过电视屏幕上的斑斓色彩,一丝不经意的抬眼,却让心境陡然翻转——客厅右上角的屋顶,竟晕开了一团深色的湿痕。那水迹悄无声息地沿着墙角向下爬,像一道幽怨的墨迹,在米白的壁纸上洇成一片刺目的大三角。墙脚也湿透了,颜色深重,摸着有一股子冰凉的潮气。节日的欢愉,便在这一刻,被这无声的渗漏浸得沉甸甸的,直往下坠。
心里是知道的,这长假里头,又是这样一个雨天,物业那里怕是也放了假。可那水痕看着实在堵心,终究还是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摸过手机,给那位并不相熟的美女管家张慧,发去了一条报修的信息。不曾想,手机几乎立时便在手心震动起来。屏亮起,第一条跳入眼帘:“卢师傅,你好,节日快乐”。那简单的几个字,带着一种属人的温度,竟不像是官样的文章。紧接着是第二条:“卢师傅,你把电话和楼栋号发过来,我让师傅过去看一下”。没有推诿,没有迟疑,干净利落得像这秋日里一道爽朗的风,霎时便将我心头那团郁结的湿气,吹散了好些。
不过二十分钟,门铃便响了。一位中年师傅,带着一身微凉的雨气站在门口。他并不多话,只仔细问了情形,便架起梯子,探身去查看那湿漉漉的墙角,又拿出手机,从各个角度拍下照片。末了,他宽慰我说,照片会立刻发到工作群里,只等这天一放晴,便按着计划来修缮。“雨季里,动不了工,但您放心,这事记下了。”他说道。我是明白的,这连绵的雨未止,任谁也无计可施。然而,他们来了,看了,并且给了我这一个确切的“以后”,我那颗悬着的心,便仿佛有了着落,安安稳稳地放回了原处。
人静下来,感动便像那墙上的水渍,慢慢地浸润开来。在这举国团圆的假日里,他们本也可以安心在家,享受几日难得的清闲。可一个信息,他们便来了。这已不单是一份职业的要求,那背后,是一种将别人的烦恼当作自己烦恼的“主人翁”心意了。这心意,比任何华丽的言辞都更能熨帖人心。
这倒让我想起前些时日,正值新旧管家交接的当口。正是这位张慧管家,甫一接手,便从旧日的记录里寻出我家漏雨的旧案,特意打电话来,细细地问我如今的情形。她那时在电话里,用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负责任的口吻说:“哪天派师傅去您家,现场再核实一下。”我晓得,她若是只想应付了事,只作不知,谁也不会怪她,我也无从得知。可她没有。她待我们这些住户,竟像待自家亲人一般,有一种朴素的、不假思索的关切。能遇到这样一位管家,实在是我们的福气。
后来,我将这满心的感慨,写成了一封表扬信。不多时,便收到了管家部岳经理的回复,言辞恳切,说感谢我的认可,他们会继续努力。我看着那几行字,心里更是暖融融的。便又回了话去,说我这说的都是良心话。漏雨的烦恼是实在的,但你们周到的服务与这份责任心,却是一剂安慰的良药,抚平了我因屋子伤病而起的焦灼。我也佩服岳经理日常的培训与管理,能带出这样好的队伍。最后,也请她代我向宝石花物业高陵项目的石总,转达我这一份诚挚的谢意。
窗外的雨,似乎还没有停歇的意思。墙角那片湿痕,在灯下依然显出深色的轮廓。但我的心境,却与早晨那时截然不同了。这国庆的假日,我屋里虽有一角漏雨,冰凉恼人;可我心里,却因了那几条及时的信息,一次迅速的查看,和几句朴实的交谈,仿佛也照进了一片暖洋洋的光。这光,足以烘干那一小片生活的阴湿,让人重新觉出,这人世间的善意与温度,原是比任何烦忧都更强大、也更恒久的东西。
[作者简介] 卢崇福,笔名石路,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长庆油田退休干部。曾发表国家级论文60多篇、新闻稿千余篇,部分载于《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获石油系统新闻宣传特别贡献奖。
